韧性铸品牌,共生赢未来——王稳在全球金融品牌大会阐释金融品牌底层逻辑
近日,在2025年服贸会-全球金融品牌大会的演讲台上,中国信保原首席经济学家、燕梳研究院院长王稳以“韧性”与“共生”为关键词,深入剖析了金融品牌在新时代的底层逻辑与发展路径,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品牌不是大楼,是承诺与托付
“金融品牌不仅是人保一座大楼或国寿一栋大厦,它更是一种承诺,是客户的托付,是穿越风险与挑战的力量。”王稳开篇即点明金融品牌的本质。他指出,品牌建设并非虚名,而是企业在长期服务中积累的信任资本,是危机中最能体现价值的“韧性资产”。
韧性:金融品牌的品格与能力
在王稳看来,“韧性”是金融企业面对外部冲击时保持稳定、持续成长的核心能力。他举例保险行业数百万营销员队伍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转变,特别肯定了明亚保险经纪在连接保险公司与客户、推动行业价值共生方面的实践。“韧性不是被动抵抗,而是主动适应、持续进化。”
共生:打破壁垒,构建协同生态
“共生不是口号,而是一种路径。”王稳强调,在数智化时代,数据孤岛、利益壁垒仍是金融品牌建设的难点。他呼吁金融机构跳出零和思维,构建企业、客户、政府与社会多方协同的生态机制。“就像北京银行成就客户、明亚成就经纪人一样,品牌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能否让生态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受益。”
ESG:从理念到可感知的善意
谈及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王稳认为这是金融品牌韧性与共生的关键抓手。“ESG本质上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如何把复杂的理论转化为客户可感知的善意,是品牌建设的重要课题。”他以近期热议的“预制菜危机”为例,指出企业面对舆情时应勇于承担责任,化危为机,反而能增强客户黏性。
技术赋能,但初心不移
面对AI技术对金融全流程的渗透,王稳表示,数字化为金融品牌插上了“韧性增长”与“价值共生”的双翼。但他也提醒,技术只是工具,金融品牌的底层逻辑始终是为人民服务。“全球金融品牌大会的最终结论,就是要坚守初心——为消费者服务、为客户服务、为人民服务。”
结语:走向百年老店的品牌之路
在王稳看来,金融品牌的建设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唯有以韧性应对挑战,以共生凝聚合力,才能在技术迭代与市场变革中铸就“金字招牌”,走向真正的“百年老店”。
“韧性与共生,不仅是金融品牌的逻辑,也是中国金融业面向未来的答案。”王稳的结束语再次引发全场共鸣。在这场关于品牌未来的思想交锋中,他不仅输出了深度洞察,更点燃了行业对品牌价值回归的共同期待。
关键词阅读:王稳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