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生态图谱来了!中国养老金融服务生态报告即将发布

面对人口结构深刻变革与养老金融需求急速扩张,中国养老金融体系正迎来一场革命性的理念升级。由安永、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联合编撰的《中国养老金融服务生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于9月13日召开的2025年服贸会-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隆重发布,报告首次提出的“中国养老金融生态图谱”将以全新框架重构行业认知,为个人、机构与政策制定者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这份备受瞩目的报告其核心突破在于摒弃传统“产品导向”或“机构导向”的碎片化视角,转而从“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出发,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动态化的养老金融生态系统。

“当前养老金融市场并不缺乏产品,缺乏的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系统性整合。”报告课题组负责人表示。“图谱首次清晰揭示了个人从青年、中年到老年不同阶段,如何自然催生对养老财富积累、保障、医养服务、遗产传承等差异化需求,并如何与多元供给体系、金融产品服务实现精准对接。”

重构逻辑:从“产品为中心”到“需求为中心”

图谱框架包含三大核心层次:

底层根基——个人与家庭全生命周期需求 图谱以可视化方式呈现个人从就业初期、家庭组建、职业发展到退休养老各个阶段的核心诉求。例如青年群体侧重养老财富的长期积累与增值,中年群体关注养老保障与医养资源储备,而老年群体则更看重养老金领取、康养服务对接与财富传承安排。

中间桥梁——多元化供给生态体系 需求层之上是由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构建的供给生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养老储蓄、长期护理保险等各类金融与服务供给,形成功能互补、风险分散的支撑网络。

顶层支撑——资金与产品创新中枢 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作为顶层支持者,通过创新金融产品设计、资金融通、风险管理、资产配置等专业能力,确保养老资金实现长期、稳健、安全的运作,打通需求与供给的“最后一公里”。

现实意义:化解“选择难题”与“市场盲区”

对于普通居民,该图谱有助于化解“产品繁多却无从选择”的困惑,让每个人都能按图索骥,根据自身年龄、收入、风险偏好和养老目标,规划适配的金融安排。

对于金融机构,图谱揭示了不同人生阶段尚未被充分满足的金融需求,比如中年人群对“养老+康养+护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急迫需要,以及高龄阶段对信托、遗产规划等服务的潜在市场,为产品创新指明方向。

对于政策制定者,图谱清晰呈现了养老金融生态中各环节的互动关系与制度短板,有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优化政策激励,避免保障盲区。

前瞻视野:为中国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导航图”

“这份图谱不仅是学术成果,更是一份行业‘导航图’。”全球养老金融大会秘书长指出,“在老龄化加速和金融变革双重背景下,中国亟需一个贯通需求、供给、制度的整体框架,避免资源错配和发展碎片化。生态图谱的提出,正是为了推动行业从零散产品竞争走向系统生态建设。”

9月13日,服贸会-全球养老金融大会现场,课题组将对图谱进行详细解读,并围绕图谱落地的实践路径、创新案例与政策建议展开深度讨论。据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已基于图谱框架启动内部产品与服务流程的重塑。

此次发布有望成为中国养老金融从“规模扩张”转向“体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全球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阅读:养老金融报告 养老金融

责任编辑:山上
AI智能分析该文,为您挖掘投资机会该AI功能处于试用阶段,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展开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热榜
关闭 下载金融界app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