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车辆统筹保险”成为年度十大投诉热点之一;在今年央视“3.15”晚会倒计时节目上,“车辆统筹保险”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车辆安全统筹设立的初衷是用于运输企业内部互助,但如今越来越多的非法车辆安全统筹充斥市场,误导消费者购买,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交通安全统筹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车辆统筹的定义和范围,对规范管理交通安全统筹提出指导意见。
车辆统筹是什么?有什么风险?
根据《通知》,车辆统筹即交通安全统筹,是以交通运输企业为发起主体,以提高运输企业抗风险能力为目的,面向企业自有车辆开展的非经营性行业互助行为。
据公开资料显示,车辆统筹最早产生于1993年云南省交通厅创建的交通安全统筹中心,要求交通运输企业缴纳一定的交通安全统筹费后用于交通事故理赔。2012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2012年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文件,提出“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从运行效果来看,早期的车辆统筹主要是交通运输行业内部的互助行为,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一定的风险补偿功能。但近年来,车辆统筹已脱离了行政性、公益性、局部性等交通安全统筹制度的设计初衷,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纠纷中涉及的交通安全统筹服务公司几乎都是自然人发起的有限责任公司。这类公司将车辆统筹包装成车辆保险,通过冒充保险销售人员、误导销售话术、虚假宣传等方式,误导普通消费者购买。
车辆统筹服务合同的本质是运输行业内部的互助合同,并非保险合同,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护。根据《通知》,非法的车辆统筹更是监管部门严厉打击的违法经营行为。普通消费者一旦购买非法的车辆统筹服务,可能面临理赔难、诉讼执行难、退款难等多重风险。
消费者如何准确识别车辆保险合同与车辆统筹合同?
消费者要准确鉴别车辆保险合同与车辆统筹合同,可以从3个关键点入手,通过查验公司名称、合同内容、单证样式等方面进行判断。
首先,查看公司名称。车辆保险合同会在醒目位置标注保险公司全称,如XX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均为持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正规保险公司,可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资质。统筹公司名称中可能带有保险公司的简称,但一般还是会使用“汽车服务”“运输服务”“安全统筹”“互助”等名称。
其次,查看合同内容。车辆保险合同条款为监管部门备案的标准化内容,均列明了保险期限、免责条款等信息。统筹合同条款通常为自行拟定,可能模糊表述责任,免责条款多且不透明。
其三,查看单证样式。车辆保险保单通常采用标准的保险行业格式,保单带有保险公司的标识、名称、官方网址及客服热线电话、,可供查验核实,并注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制”。统筹合同“保单”会冒充车辆保险保单样式,对很多信息进行模仿,但一般都会有“统筹服务电子单”“机动车安全服务单”“安监服务电子单”等表述,且无法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及热线电话进行验真。
人保财险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首先,强化“车辆统筹”风险提示。人保财险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加强社会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引导公众明晰车辆保险与车辆统筹的区别,提高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加强承保理赔服务。作为国有骨干保险企业,人保财险切实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为各位车辆使用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充分发挥车险在损失补偿、风险减量、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为消费者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最后,加强内部销售人员的规范管理。针对“车辆统筹”,人保财险开展内部专项培训,强化销售人员对车辆保险条款和服务的理解和掌握,提升销售人员的专业性、规范性,让消费者能够更好的认识保险、相信保险、选择保险。




- 端侧AI潜力释放的“破局者”:散热技术突破迫在眉睫
- 医保政策持续加码支持,创新药出海合作迎高光时刻
- 国常会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AI智能体应用加速落地
- AI眼镜有望成为AI应用的重要载体,行业多款AI新品放量在即
- 行业会议将召开,机构称创新药板块景气度可持续
- 康养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的爆发期
- 我国已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产业链全线受益!
- 百度测试开放智能体应用入口,AI智能体打开更多商业化场景
- 7月A股普遍上涨,8月机会在哪里?历史行情显示这些板块或成热点
- 重磅突发!英伟达H20芯片安全隐患曝光,国产替代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多家企业强势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