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不起眼的法院执行信息,将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和保险”)推至聚光灯下。
据天眼查7月7日更新的监控报告显示,鼎和保险因5002元被贵州省正安县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案号(2025)黔0324执1727号]。
经查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还发现,2025年7月2日,鼎和保险(巴中支公司)还因8190元被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案号(2025)川1902执2657号]。2025年6月26日,鼎和保险(广东分公司)因169898元被广东省英德市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案号(2025)粤1881执恢297号]。2025年6月23日,鼎和保险(北海支公司)因49656元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案号(2025)桂0503执1343号]。
所谓被执行人,通常是在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后,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当被执行人具备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时,法院会将其列入失信名单并采取信用惩戒措施(如限制消费、冻结财产等)。
一次次被法院强制执行的背后,正是鼎和保险面临的业绩滑坡与业务结构失衡的写照。
净利润断崖式下跌,百亿目标蒙上阴影
作为南方电网控股的财险公司,鼎和财险曾凭借强大股东资源实现业绩持续攀升。2023年,公司净利润达到12.25亿元的历史高点,并雄心勃勃提出“10020”战略目标——计划在2025年实现保费收入100亿元、净利润20亿元。然而2024年风云突变,公司净利润骤降至7.02亿元,同比暴跌42.7%。更触目惊心的是,第三季度单季净亏损1.73亿元,创下近十年最差单季业绩。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8月,原总经理金鹏离职后,公司选任刘东为新任总经理。
尽管2025年一季度保费收入达39.2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近40%),且实现净利润3.16亿元,综合成本率83.0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7.17%等指标看似健康,但全年20亿盈利目标的压力并未缓解。分析人士指出,一季度表现虽有好转,但距离年度目标仍有巨大缺口,历史性单季亏损的阴影仍笼罩着公司发展前景。
车险十年累亏超7亿,股东输血难掩结构失衡
业绩“变脸”的背后,是鼎和财险长期依赖的车险业务深陷亏损泥潭。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4年间,公司车险承保利润连续十年录得亏损,累计金额高达7.12亿元。尽管2019年曾短暂盈利2012万元,但2020年迅速重返亏损通道,且亏损额持续扩大——2024年车险亏损达到7462万元,创近五年新高。
这一持续失血的业务迫使鼎和财险高度依赖股东关联业务“输血”。以企业财产险为主的股东业务成为填补车险窟窿的关键来源,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暴露出公司在市场化转型中严重的业务结构失衡与盈利模式脆弱性。
管理层临危换帅,市场化转型前路未卜
耐人寻味的是,业绩转折点恰逢管理层更迭期。2024年8月,原总经理金鹏离职后,公司延续市场化选聘思路,任命刘东为新任总经理。刘东履新后的首个完整财年即遭遇净利润“腰斩”,其战略调整能否奏效尚待检验。
从象征性的5000元被法院强制执行,到车险业务十年亏损的沉重包袱,再到断崖式下跌的净利润,鼎和财险的负面清单正不断拉长。背靠央企股东虽带来的资源优势,却未能化解市场化竞争中的深层挑战。
鼎和保险成立于2008年5月,总部设在深圳,注册资本为46.43亿元。股东单位包括南方电网、长江电力、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等,法定代表人郑添。
面对2025年20亿盈利目标的巨大压力与车险业务的长期痼疾,新任管理层能否在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间找到平衡点,带领这家电网系险企走出困局,市场正拭目以待。





- 重大突破!我国牵头自动驾驶国际标准发布,产业爆发期已至,这些企业将迎来黄金机遇
- 重磅突破!全球首条GWh级固态电池生产线样件成功下线,德尔股份获国际权威认证!
- 稳定币牌照稀缺!港府称首批仅个位数,国泰君安国际、多点数智双双暴涨,万亿级市场7巨头竞相布局
- CRO概念盘初直线拉升,睿智医药涨逾11%,机构:下半年医疗健康产业业绩和估值修复趋势确定性较高
- 三季度内存最大涨幅将达到45%,AI高景气望推动中长期需求向上
- 2025年炎夏侵袭全球,有望大幅拉动空调内、外销量提升
- 三大DRAM原厂将产能转向高阶产品,LPDDR4等价格或持续上涨
- 垂直医疗领域AI技术重大突破,AI赋能行业按下“加速键”
-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关键技术,灵巧手开始以量产为导向
- 阿里与美团打响外卖补贴大战,茶饮行业受益,关注供应链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