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保险服务主管合伙人李乐文:从长期主义 看寿险公司评价体系

长期而言,所谓低利率也好,利率下行也罢,对寿险公司不一定是坏事,从积极层面看,有助于寿险公司回归保险业基本规律,促进经营专业化。我认为,有四方面需要寿险公司注意。

第一,投资端。当下投资端很难。近年来,我国保险业海外资产配置政策有所放宽,但仍有限制。美元在全球资产中占70%-80%,拿到美元后直接投资的机会很多,但国内人民币目前还缺乏这一优势。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所能做的是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和久期匹配;对于海外资产配置和人民币国际化,则有赖整个金融体系的重塑。

第二,股东。从长期来看,股东对寿险公司的看法可能会有所改变,但短期看,寿险公司考核还是以利润结果为导向。如果考核机制没改,则变革很难进行。股东层面需要教育,让其更了解寿险经营的规律。从国家层面看,寿险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一部分,怎么看待寿险业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怎么体现寿险的价值?需要差异化的考核标准。

第三,转型。近年来,寿险也在转型。一是渠道升级。我们怎样实现渠道升级,通过渠道人员更好地将产品解释给客户,以满足客户需求?这不仅需要保险产品满足客户的单一需求,还需要与其他渠道合作,共同满足客户更广泛的需求。二是提升服务价值链。除了核保、理赔速度外,保险产品越来越需要增值服务,比如康养服务等。利率下行也让整个金融体系考虑如何做好服务价值链,这需要寿险公司重新思考定位,而不是一窝蜂冲到同一个赛道里,在产品方面进行同质化竞争。

第四,评价体系。现在对寿险公司的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过去,我们帮股东看寿险评价指标,尽量避免全部用利润指标,因为单一利润指标是一种对寿险公司不太友好的指标。利润在众多指标中是非常容易判断的,很多时候股东只能相信这个指标,他们觉得最好、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利润。这也是从国内保险业发展来看,保障性产品指标到目前为止都不被股东特别注意的原因之一。实现股东关注指标的多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外股东也看利润、分红等,但这是从长期主义来看的。要让股东去了解保险在整个金融业中的角色,从而关注更多的价值指标。

(本报记者 谭乐之/整理)

责任编辑:宋源珺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