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难题?农银人寿总经理梅励提出要大力发展长护险
12月22日上午,2023金融强国 · 养老金融论坛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聚焦人口老龄化 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知名高校的数十位嘉宾出席,共同探讨老龄机遇和挑战。
在主旨演讲环节,农银人寿总经理梅励表示,近年来,我国社会家庭人口结构出现巨大变化,家庭的小型化促使护理失能老人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家庭可投入照护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少,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如果有老人进入失能状态,家中的一个健康劳动力就不得不全职照护老人,从而令整个家庭进入失衡状态,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就成为养老服务中的难中之难。
梅励强调,在此背景下,探索建立长护险制度成为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的一项重要部署。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现在的长护险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吸取其他老龄化程度较高国家长护险发展的经验。整体来看,需注意以下几点:
长护险发展需要统筹规划、逐步完善。建立健全长护险制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任何国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日、德这些国家从推出长护险发展到相对完善大概经历了20年时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大、分布广、需求差异大,加之面临倒三角家庭结构和未富先老的现实问题,国家和老人养老资金储备有限。在共同富裕原则下,指导建立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特色的长护险制度,远比其他国家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我们要立足国情、国力和人民诉求,要做一个系统的规划,别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和完善。
发展长护险需要政府和市场合力。从国际实践来看,任何一个长护险的发展模式都需要政府的分工配合,相互协同。美国由于过于依靠市场对资源的绝对配置作用,商业长护险面临严重的并差损的风险,急需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日本的社会保障模式下,政府承担从政策制定、资格准入到资源协调、具体实施各个环节,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相对来讲,德国模式从制度上明确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在长护险发展的作用空间,政府和市场各尽其能,互相补充,更能够促进长护险的长远健康发展。
要特别重视技术标准在长护险实施中的作用。在已经实施长护险制度的大多数国家,长护险都有一定的普惠属性,就决定了有着受益人群多、资金有限的特征。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真正分配到需要照护的人,特别是从筹资、资格审核、服务分级、定价全整套流程,还要不断扩大人工智能的介入领域,减少关键环节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公平公正原则在长护险实施中得到有效贯彻,道德风险得到最大化防范。(金融界保险 宋源珺)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