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全球保险科技大会③ | 共享发展硕果,共话转型之道
作者:宋源珺
来源:保民公社
2023全球保险科技大会将于12月9日在天津港保税区拉开帷幕。本次大会系第四届全球保险科技大会,以“向新 向实 向强——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为主题,将继续由天津市金融局、天津港保税区和金融界联合主办。
本届大会将邀请来自监管部门人士、保险机构高管、头部保险科技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领导、行业顶尖专家学者等三百余位大咖,聚焦行业热点议题展开激烈探讨,并围绕前沿技术应用实践等输出建设性成果。
而在这场大会启航之际,我们将系统回顾历届全球保险科技大会的盛况,回味专业人士和顶尖学者思想碰撞的时刻,领略其对保险科技领域高瞻远瞩的蓝图设计,共同畅想2023年末这场盛会的到来!
本期内容 · 重温2022全球保险科技大会——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空前挑战,保险业积极发挥“减震器”“稳定器”和“安全伞”作用,借科技支撑助推行业快速转型,不断迸发出发展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2022全球保险科技大会如期落地,大会不仅达成了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行业共识,更通过系列企业分享、前沿观点输出、特色环节设置等,让越来越多人看到了行业的新成果、新风向。
01 保险护航社会发展,科技引领行业进步
2022年是困难重重的一年,新冠疫情、俄乌战争、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极端天气、通胀高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遇到一个新的难题,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但正如金融界董事长张斌在2022全球保险科技大会主办方致辞时提到的那样,“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越是如此,越需要有弯道超车、蓄势储能的勇气,作为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和分散风险的保险,就更应如此。
这一年,无论是冬奥会、进博会、神州飞船等重大活动项目落地,还是东航坠机、泸定地震等不幸灾难事件的发生,背后责任险、财产险、货运险、人身险、网络安全险等保险力量均在默默护航。
与此同时,服务水平的提升、服务质量的升华、服务模式的创新更离不开保险科技的支撑,行业正在数字化突围的路上执着前行,黑灯工厂、巨灾模型、数据交换系统、保单管理系统、智能风控等一系列系统和产品,悄悄推动行业科技转型从量变走向质变。
正是在此背景下,2022全球保险科技大会如期落地。作为已连续举办三届的国际性、全行业重要会议,此次大会紧紧围绕二十大报告核心要义,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三个“第一”功能,结合保险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聚焦“新时代、高质量、现代化”这一主题,深入探索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此次大会议题不仅涉及保险科技,还覆盖保险教育、保险人才赋能、保险前沿探索、保险应用等方面,多位业内重磅嘉宾展开深入探讨并输出建设性成果。
02 加快数字化转型布局,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
数字经济是一段时间以来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最具辐射力的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也是促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同时,数字技术应用于保险经营管理场景化,改变了行业经营管理方式,业务管理流程模式、内部管理制度等也相应发生变化,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加快演进的态势。
在2022全球保险科技大会上,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有力支持了数字化生产关系,保险机构唯有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变革、注重数字价值,才能赢取更大市场。
他强调,“在数字技术驱动下,我国传统保险机构正在加速布局‘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来实现整个交易流程的重塑,结果是在精准营销、场景嵌入与智能理赔等环节不断创新改进。”
原天津银保监局副局长盖路则指出,保险的原理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天然的群众性事业,因此要紧盯百姓在养老、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深化科技与保险的多元融合应用,有效增强金融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得性。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保险资管公司普遍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发展方向,资管科技是围绕资产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展开的,但不变的是几个重要切入点和关键抓手。从要素流向的维度看,原材料是数据,数据的输入和管理是制约后续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加工过程是模型和算法,与业务相结合落地是统一集成的系统。他强调,“资管科技的趋势和发展,可围绕数据、模型、系统来逐步展开。”
03 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头部企业各有千秋
从行业整体来看,头部机构的做法往往会在短期内被迅速复制,甚至迭代出更新的版本,因此头部机构的所思所感所为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行业趋势。
在2022全球保险科技大会上,人保集团副总裁张金海围绕七个方面阐述了人保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关键举措和探索实践,即形成权责清晰的科技治理架构、打造集团统一基础设施平台、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汇聚共享共用的数据资源、加快推进重点应用系统建设、搭建集团统一共享运营体系和打造专业高效的科技团队。
张金海表示,在数字经济强劲驱动下,原本就以数据为最宝贵资产、以“大数法则”为经营基础的保险业很快融入了数字经济基因,从销售环节扩展至定价、产品开发、承保、核保、理赔等全流程、全领域数字化,通过重构客户体验、作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科技深度赋能并重塑保险业态,开创了更便捷、更全面和更低成本服务的现代化保险业务模式,为保险业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平安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经历了信息化、自动化阶段,目前已跨步迈进数字化阶段,金融科技、数字医疗、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多项科技成果荣获国际认可”,平安集团科技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平安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宇翔表示,“自主研发的微表情、图片技术、智能语音、智能语义、AskBob、区块链、隐私技术、物联网等八大基础科技与公司业务深度结合,将广泛应用于综合金融与医疗科技领域。”
中国太保产险首席信息官王磊指出,面对市场多元化的经营管理冲击,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提升营运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太保产险持续深化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应用,建设了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无人值守的数字化工厂,打造了全员参与、全线辐射、全面开花的转型新高地,成为保险行业新技术加新模式创新的引领者。
“除了传统的保险产品以外,包括友邦在内的部分领先险企已经率先利用保险与医疗资源的联动,为客户提供就医陪诊、药品配送、海外就医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初步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友邦人寿首席信息技术官刘立民指出。他还强调,相信其他的保险公司也会逐渐开始考虑保单服务以外的健康服务的可能性,满足客户健康管理的需求。
此外,包括泰康集团、中再集团、众安保险等多家机构高管应邀出席,通过细致介绍和分析,让更多人认识到科技在保险公司的应用实践场景,见证了保险科技的最新成果。
04 意见领袖聚焦前沿,科技大赛展现风采
在2021全球保险科技大会上,“前沿对话”环节的设置聚集了大量外界目光。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就数字人民币发展、数字化金融监管系统打造、区块链应用等进行了系列讨论。
2022全球保险科技大会上,这一环节得到更好地延续。两位嘉宾围绕普惠金融、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数字保险和大健康产业相互赋能等前沿话题展开了深入探究。
李礼辉表示,在工业经济时代,想要达到联合国对普惠金融的要求还是很难的,因为长尾群体的信用比较难发现,所以风险成本高,因此在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就会降低。而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扩大长尾群体的信任,扩展供应链的信任传递,让普惠金融变得触手可及。
“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属于长尾群体,在工业经济时代信用记录缺失,信用价值无法体现,传统的金融模式门槛高、手续繁、周期长、效率低、审批严、条件多,难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痛点,而数字化的创新让普惠金融具备了商业的可行性”,李礼辉强调。
王忠民指出,金融普惠是全方位、全链条式的,不仅是针对服务对象,也包括了产业内所有的参与者,帮助大家降低成本,提高效能。
“从金融企业的层面来看,云服务是降低所有金融企业运行成本的有力工具,当金融云上服务的对象越多,云的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零的时候,可以零成本扩展产业链条和服务对象;在云上还可以产生出加速器,可以让新的服务者进来,使规模和范围不断拓展;这个零成本实际上是产业内的普惠和服务于社会对象的普惠的两层面的商业基础”,王忠民如是谈到。
谈及数字化时代如何实现高效金融监管这一话题,两位嘉宾均给出了前瞻性建议。王忠民表示,“在监管自身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借助已经在线、在云、在链的社会机构的力量,将金融机构已形成的线、云、链归于监管当中,为监管所用。”
李礼辉则建议,应建立数字化金融监管综合系统,这个系统由金融监管部门共建共享,能够覆盖所有的金融机构,能够穿透不同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共享多方监管数据;此外,还应该打破制度性数据孤岛,国家应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数据库,建立互联共享的公共数据应用系统,形成能够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值得关注的是,为展现大学生创新水平,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热情,本次大会还特别设置了大学生保险科技大赛颁奖环节,来自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推荐的A类作品获得一等奖,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双培保险学21班学生申报的A类作品获得二等奖,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21班学生申报的A类作品获得三等奖,共8名大学生喜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