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文江:新农险时代需要新的技术支撑变革

  金融界12月17日消息,由天津市金融局、天津港保税区、金融界联合主办的“2022第三届全球保险科技大会”于12月15日-17日在云端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新时代、高质量、现代化”。在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文江参加了主题为“卫星遥感助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新农险创新论坛。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文江:新农险时代需要新的技术支撑变革

(右上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文江)

  黄文江表示,卫星的优势就是大面积快速客观相对准确的获取数据,一方面帮助保险公司规避一些风险,另外一个方面也能保障这种农民各个方面的利益。

  “卫星在保险方面,应该可能会越来越多的去发挥一些比较大的作用,尤其是进行这种大面积快速、及时、客观、准确的在获取这种信息方面。”黄文江说,我们可以通过卫星来监测,比如台风的轨迹监测驾到台风的预测日报模型里去,可以早期的发现台风的一个大概的路径、大致的强度,这样能预测预报当时的状况。又比如像病虫害监测,实时的这种长势状况的监测成果跟一些作物的模型包括林草的模型结合,可以做产量评估,做损失评估。

  黄文江表示,现在进入一个新的农险的时代,需要有一些新的技术去支撑变革。

  “以前大家很少用遥感来做?为什么说最近才能做?”黄文江认为,支撑农险这种比较大面积的、准确的、快速的获取信息,可能前期还不能满足,最近几年由于技术的发展,包括分析技术,各种发展能够达到要求。

  黄文江进一步表示,遥感可能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把遥感本身跟其他的一些农学或者林学草结合,去进一步提升监督。

  “尤其是在产量险或者收入险上面。比如小麦或者是玉米受到一定的干旱或者是洪涝的情况下。“黄文江说,“如果是卫星,如果仅仅考虑到它本身的一个变化。比如干旱,气象卫星可能获取的更多是土壤的表层水分。但是作物的这种根系,比如小麦,它可能是在30-50cm左右,而玉米能达到1m深。表层是干旱,但可能根系没有那么干旱。这就需要把遥感信息跟作物的一些模型及作物时期都要结合起来。”

  黄文江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去一起去完善农险,一方面是保险的种类,比如收入险、产量险,可能要求更高的技术投入,另外一方面是面向不同场景,可能也会有一定差异,要把多种数据源结合,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方,可能要求的这种一些数据源的种类,技术各方面也要适当的进行提高,或者去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阅读:中国科学院 黄文江 新农险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