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市金融局、天津港保税区、金融界联合主办的“2022第三届全球保险科技大会”于12月15日-17日在云端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新时代、高质量、现代化”。复旦大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王伟炳在闭幕式演讲中谈及防疫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和时机时表示,原因在于奥密克戎致病性大幅下降,对于免疫力正常人群(非老年群体、基础疾病人群)的危害性很小。同时,由于过去一阶段“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严格的防控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越来越大。
但是王伟炳也强调,调整不是结束,而是结束的开始。接下来,疫情将呈现重症率低、病死率低的特征。其中重症、危重症率在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六,病死率则小于千分之一。新冠感染的常见症状为嗓子疼、发烧、头疼、浑身痛,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失去嗅觉、味觉,整体有症状者的占比为30-40%。
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至于能否通过疫苗来渡过大流行,王伟炳用三组数据给出明确答案,加强免疫对Omicron感染、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力明显高于自然免疫和基础免疫。
数据显示,三针科兴疫苗接种90天,对于降低奥密克戎造成的重症或住院的有效率在80%,180天也是80%。两针科兴和一针复必泰也有同样的效果。60岁以上老年人中,接种加强针后,死亡风险至少下降23倍。
国外经验显示重复感染症状趋向于越来越轻
能否通过自然感染达到群体免疫?新加坡的流行曲线显示,首次感染以前的VOC并没有提供针对 BA.4/BA.5 的保护,之前的 BA.1或2感染及接种对 BA.4/BA.5再感染的保护效果很好,但对XBB 再感染保护有限,而且衰减迅速。
数据还显示,平均两次感染间隔是191天。以英国为例,从 2020 年春天至 2022 年 12 月 8 日的近三年间,英国有不到 6.75% 的感染者发生了重复感染。同时,数据还显示重复感染的症状趋向于越来越轻。
新冠大流行的前景和结局越来越明朗
王伟炳表示,新冠大流行的前景和结局越来越明朗:未来五年内,全球很可能通过疫苗接种和感染形成较高水平群体免疫,新冠大流行转变为地方性流行病,不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人类汲取此次大流行教训,致力提高公共卫生安全韧性,为下次大流行做更好的准备。
王伟炳提示,接下来从预防为主到治疗为主,自己成为健康责任人,家里备抗原试剂,尽量不去医疗机构。并给出四点提醒:
新冠感染出现症状后,如果体温超38.5°C,可以适当使用退烧药,但勿叠加使用有相同成分的药物,避免超剂量服药;家有老人和小孩,尽量避过第一波疫情高峰;补种疫苗,进行第三针的加强接种,加强已超过六个月的个体应该接种第四针;要做好个人防护,不仅仅是防新冠,也要预防社交距离回复后随之而来的其它呼吸道传染病。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