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买重疾险就是买保额。因为重疾险是定额给付制,也就是不管你实际花了多少钱,它都根据保额的一定比例,直接给付一笔钱。因此,它的保额关系着能赔多少的问题,至关重要。那么,重疾险买多少保额才合适呢?
重疾支出因素
我们买重疾险,为的是预防重大疾病的风险。那么,确定保额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万一患上重大疾病了,我们要花多少钱?2021年2月,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一个《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是个很好的重大疾病科普资料,我们可以做参考。其中就统计了部分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
▲图源:《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
总体来看,30万可以覆盖大部分的重大疾病治疗费用。
收入损失因素
不过,患上重大疾病,愁的可不只是医疗费。如果是自己患上重疾,治疗需要时间,治疗后还有康复周期,更别说万一复发了,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无法工作,甚至丢了工作,收入肯定会受影响。如果是孩子患上重疾,起码得有个成人放弃工作,抽出时间来去陪护照顾,家庭的收入也会受影响。因此,确定保额时,除了要考虑治疗费用,还要考虑收入损失。一般来说,生一场大病,基本要3-5年才能恢复到正常人那样,所以我们可以在治疗费用的基础上,再加上3-5年的收入。
保费预算因素
上面都是考虑的“需要多少保额”,但是,保额越高,保费肯定也会越贵。因此,我们还要考虑“能买多少保额”的问题。“有多少钱,保多少额”,这是通俗又实用的方法。保险保障的是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未来10~20年才是重疾险发挥作用之时,切忌因保费造成过大的生活压力。保险业有个“双十法则”的说法,其中的一个“十”指的就是“家庭总保费支出占家庭年收入10%为宜”。我们可以参考这个法则,但也无须太过教条。每年的收入,扣除短期的日常刚性支出,再留一部分长期备用金,从剩下的钱里拿一部分来买保险,只要是自己能承受的即可。
适时调整补充
当然,估计很多人会说,我的钱不够买我要的保额,怎么办呢?一方面呢,可以不追求大而全,保费先紧着保额花,比如先不保终身,保到个70岁,先把人生责任最大的一段时期保障好;那些个多次赔的责任也先不考虑,先把第一次的保障做足了,重疾险总归是直接给一笔钱,只要这笔钱足够多,第一次生病用不完,第二次还是可以用的。另一方面呢,配置保险很多时候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年龄会增长,承担的家庭责任会变化,收入也会变化,医疗费、保额也都会面临着一定的通胀压力。先在当前的预算下把保障尽可能的配足,日后再慢慢补充也是可以的。总的来说,重疾险的保额建议起码要在30-50万之间,收入高的群体可以适当再提高,如果保费预算有限,可以适当的降低保障期限、精简保障内容,另外,也要适时的去调整补充保额。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