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中国内地仍将是全球生产核心和贸易增长引擎
11月24日,记者获悉,渣打集团在最新调研报告《未来贸易2030:趋势与市场》中预测,全球出口贸易规模将在未来10年几乎翻倍,由17.4万亿美元增长至29.7万亿美元,而中国内地是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预计到2030年,中国内地出口规模将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增长并超过5万亿美元。
相关数据显示,52%的全球企业目前已经/计划在未来5-10年在中国内地进行采购和制造。该数据表明,中国内地将继续成为重要的生产核心和全球贸易增长的动力引擎。
据悉,相关报告由渣打银行委托普华永道新加坡调研编写,通过历史信息和经济模型,对未来的贸易数据进行了预测,同时对来自全球不同企业的500多名高管进行调研。报告揭示了13个在全球出口贸易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市场,并对主要贸易走廊和未来影响全球贸易的五大趋势进行了分析。
根据报告,随着中国内地出口的显著增长,一些以往易被忽略,但潜力巨大的市场将与中国内地组成贸易“新走廊”。例如,马来西亚和越南从2020年到2030年的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2%和8.4%,将成为中国内地在东盟的重要出口走廊;在欧洲,德国将成为中国内地对欧盟出口的战略走廊,并将在2020年至2030年间以年均6.2%的速度增长。
目前,中国内地正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并通过创新实现技术自给自足。报告预测,以下行业到2030年将成为内地出口贸易领域的主力:
而全球贸易将受五大趋势影响而发生转变,更广泛地采用可持续和公平的贸易方案、推动更多主体的参与、更分散的供应链风险、更多数字化的应用,以及高增长新兴市场带来的全球贸易再平衡。近九成受访企业高管认为,这些趋势将决定贸易的未来,并计划将其融入未来5-10年跨境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报告指出,全球化将推动下一个十年的增长。尽管近年来出现本地化贸易的势头,但未来贸易走廊的增长不会仅仅限于区域内部——它们将是横跨非洲-东亚、东盟-南亚、东亚-欧洲、东亚-中东、南亚-美国的全球“新走廊”。此外,流入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投资将大幅增加:8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考虑在未来5-10年在这些地区建立新的生产基地,该数据也印证了高增长新兴市场带来的全球贸易再平衡,以及分散供应链风险这两大趋势。
报告还发现,市场更倾向通过可持续贸易方案应对气候问题以及日益兴起的可持续消费意识。然而,尽管近九成的企业高管认为有必要在其供应链中采用这样的做法,但只有34%的受访者将其列为未来5-10年内需要优先执行的“前三项”任务。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叶继蔚表示,尽管全球贸易近年来面临一系列挑战,但报告中对全球贸易增长的预测显示出全球化依然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很高兴看到中国内地将在下一个十年继续扮演全球生产制造的核心角色,并凭借深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根基,组建贸易“新走廊”,推动全球贸易增长。
“在此背景下,渣打将继续发挥在可持续供应链和跨境贸易方面的金融优势,帮助更多市场和企业参与全球化并从中获得发展机遇,进而推动全球贸易向更可持续和更普惠的方向发展。”叶继蔚进一步表示。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