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叠加 保险业走势预期乐观

  伴随上市险企2022年度业绩报告的依次亮相,保险业在去年的表现已揭开大幕。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上市险企整体守住基本盘,保险业务收入普遍持续增长,各家险企也率先培育新增动能,显现深化发展成效。

  年报数据显示,A股五家上市险企中,中国太保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幅最快,增长8.7%至3988.18亿元;中国人保总保费收入达6258.2亿元,同比增长6.9%;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483.65亿元,同比增长0.3%;中国人寿总保费收入为6151.9亿元,新华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630.99亿元,二者基本与去年持平。

  港股方面,中国太平实现总保费收入2650亿港元,同比增长0.9%。新晋上市险企阳光保险也于上市后首度披露年度业绩数据,成长性尤为突出。其总保费收入连年增长,达到1087.4亿元,同比增长6.9%;资产端的总投资收益达201.3亿元,同比增长5.4%,双轮驱动集团实现稳健式迈进。

  过往皆序章,面向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新路径,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且2023年多种利好因素或助推行业拐点加速到来,多家券商维持看好、优于大市评级,对接下来的保险行业走势预期乐观。

  上市险企基本盘量稳质升,业务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梳理A股五家上市险企业绩数据来看,承保端稳中有进,内含价值普遍增长。

  寿险板块中,对于寿险公司着力推进的代理人渠道改革,此次各家公司也交出答卷。整体来看,代理人队伍出清仍在继续,但队伍人力逐步企稳,产能得到大幅提升,比如平安寿险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28261元,同比增长31.7%。

  分析人士认为,如今,上市险企代理人队伍人力出清或将接近尾声,部分险企核心指标有所改善,转型成效正逐步显现。2023年,代理人队伍有望进一步实现量稳质升,带动寿险业务迎来触底回升。

  财险板块中,“老三家”纷纷实现快速增长。人保财险、平安产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854.34亿元、298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10.4%,太保产险保险业务收入为1703.77亿元,同比增长11.6%。

  去年,财险整体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复苏态势,并借助业务结构优化、成本管控等多管齐下的改革措施进一步降低费用率、赔付率,保持盈利性。

  阳光保险作为首度披露年报的上市险企,业绩指标得到颇多关注。旗下阳光人寿在长期积累、坚持价值发展的背景下取得多项成果,总保费收入为683亿元,同比增长12.3%;净利润同比增长9.0%至49.36亿元;新单期缴保费收入147.5亿元,同比增长9.3%;一年新业务价值30.2亿元,同比实现行业内罕见的正增长;并在代理人人均产能方面大幅提升13.9%,进一步提质增效。旗下阳光财险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维持良好的业务品质,主营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6.3亿元,同比增长6.3%;并积极布局新能源车险业务,实现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增速97.1%。

  近年来,保险业深度调整转型,但在国内外诸多变动影响下,行业整体盈利性有所波动,尤其在险企投资收益受制于外部环境因素的背景下,多家险企净利润增幅趋缓,这从此次公布的各家年报数据也能窥得一二。但业内外人士预期2023年伴随多项利好因素,保险业改革压力缓释并获得新增动能,有望实现深度修复。

  全面促进消费,保险需求或将同步释放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针对一系列的政策红利,专家普遍认为,新一轮消费增长期或开启,相关保障需求也将陆续释放,对保险业来说,保费增速有望回暖。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5%左右,预计消费和服务业复苏将是重要推动力,这有利于稳定居民的长期信心,有利于实现就业恢复正常水平,提升居民收入,将为寿险需求恢复增长奠定宏观基础。

  招商证券分析团队同样认为,2023年疫情防控优化将推动社会活动有序恢复,叠加经济复苏预期增强带动居民收入预期改善,在疫情对居民的风险保障意识起到教育作用的背景下,居民的保险需求将有所增长。

  “健康中国”持续推进,健康险探索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近年来,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健康保险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业内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而从险企角度来看,多家险企已在保险产品基础上探索健康服务,满足客户多元需求,交出高质量答卷。比如新晋上市险企阳光保险,围绕客户家庭全生命周期,实施“纵横计划”。产品方面可提供覆盖医疗、意外、重疾、寿险、年金等全方位的保障,如针对客户家庭各成员健康保障需求,推出“阳光保i家”系列家庭重疾产品;针对客户长期家庭医疗保障需求,推出“融和(安心版)”费率可调的长期医疗险。服务体系方面打造“阳光·橙意”“阳光·臻传”两个服务子品牌,搭建全面的“医、药、康、养”服务体系,满足客户在健康医疗方面的需求。

  面向未来,业内人士表示,在健康中国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预期潜在需求旺盛,健康险市场规模仍会持续扩大;中高端市场是未来的主要机遇,细分客群提供差异化产品、衔接外溢的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服务等是创新方向。

  保险数字化转型加速,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加快保险数字化转型是当务之急。科技创新是动能,数字化转型是方向,数据和场景是保险的韧性。”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我国保险机构要加速数字化转型才能赢取更大市场。

  近年来,保险科技发展愈发深入,从监管指路到险企实施,保险科技逐步在行业内扎根,不仅为险企自身提供增长新引擎,也助推产业链全面优化升级。

  以阳光保险为例,其在去年以流程优化和数据及模型应用为重点,不断提升数字化客户洞察、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五家核心能力,全面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

  阳光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为重点,有效支持风险选择与定价,运营成本控制和客户差异化服务,获得外部各类技术创新奖项14项。还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分布式、微服务及云原生架构,推进公司业务在线化、智能化,于2022年新增授权专利13项。

  阳光保险正是行业内科技新生态的缩影。行业普遍认为,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我国保险机构正在加速布局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来实现整个交易流程的重塑,在精准营销、场景嵌入与智能理赔等环节不断创新改进,客户良好体验不断改善。这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佐证,更是未来行业开拓市场、更新迭代的驱动力。

  权益市场获信心,保险资产端回暖在即

  在业内,险企投资端与承保端共同支撑起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投资端,去年前三季度受到权益市场波动影响,险企投资收益出现阶段性下滑,但进入第四季度后,股债两市均有好转势头。

  今年年初至今,反弹行情延续,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多家机构看好今年权益市场走势,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险企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回升。

  信达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稳增长预期下,经济复苏有望推动长端利率中枢上行,利好保险股估值修复。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亦表示,展望今年,宏观经济稳增长、提振市场信心,将推动资本市场回暖以及长端利率提高,提升保险资金股票、基金以及债券的投资收益率。

  有投资人士认为,目前A股及港股市场可能已经构筑了未来2年至3年的中期底部,短期可能仍有波折,但新一轮行情正在酝酿,市场可能迎来估值预期与盈利共同扩张的“戴维斯双击”。

  险企人士结合业绩表现分析谈到,展望2023年,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权益类资产配置整体性价比高于债权类资产,强化权益投资是增强收益弹性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预期乐观基础上,险企投资端有望在今年加大权益市场配置,投资收益迎来回暖迹象,并进一步推动保险股估值持续修复。

  多重利好因素已逐步从共识走向现实,2023年乃至更长远时间周期内的保险业或在大市利好推动下展现跨越不确定性周期的长期价值优势,彰显自身更为稳健的特性,板块估值有望稳步上行。在资本市场更为看重未来发展趋势的投资逻辑下,低估值、高股息率的保险股不妨是适合投资者长期持有的优质标的,具有较高配置性价比。

关键词阅读:阳光保险

责任编辑:张奇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