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or被动离场?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将持续存在

  自去年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转型后,陆续有多款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近期,为了“避免造成投资损失”,或“为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等原因,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提前终止旗下理财产品。

  提前终止潮再现

  近日,交银理财发布一则提前终止公告,表示“根据市场情况,经合理评估”,决定将“稳享固收增强两年定开26号理财产品”于2023年4月6日提前终止。这是3月以来该理财机构第二只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此前,该机构发布公告,宣布旗下“稳享精选资产1年定开202201理财产品”于3月16日提前终止。

  华夏理财于3月22日提前终止一只名为“华夏理财权益打新一年定开理财产品1号”的理财产品。对于此次提前终止的原因,华夏理财在公告中指出,是根据市场及投资运作情况,为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审慎评估后的决定。

  其实,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并不少见,自从去年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转型后,便陆续有多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也有部分明星产品因规模太小而提前离场。比如,去年1月至7月,兴银理财累计提前终止38只理财产品,信银理财提前终止36只产品,中原银行的提前终止产品数量更是多达74只。

  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表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一般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按照产品规则触发了终止条款,比如挂钩类理财产品,挂钩标的物触发后提前终止,或者因规模不足触发终止条件等。另一种是所投资市场出现较大的变化,预计收益会出现不可控因素,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理财公司主动提前终止。

  比如,部分理财产品设置了终止条款,若产品收益率波动较大或未达到一定产品规模,将触发提前终止条款。从市场来看,理财产品的破净潮仍未被完全扭转。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全市场累计净值低于1元的理财产品超1500只。受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调整影响,理财产品破净率有所回暖但仍未完全扭转。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理财子公司整体破净率由3月10日的6.0%下降至3月17日的5.6%,全部理财子产品业绩不达标占比延续下降。

  有何影响

  “过去,由于绝大多数产品中,投资者方没有提前终止权,且产品收益基本符合客户预期,商业银行方主动发起提前终止的情况很少。”资深金融政策监管专家周毅钦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但是这两年,由于一些混合型产品的业绩波动较大,或者产品管理规模过小、存量老产品的合规问题等原因,提前终止的情况逐渐增多。一般来说,能够以调降业绩比较基准解决的,首选调降,有些理财公司经过权衡,出于保护投资者的目的最终还是选择提前终止。

  普益标准此前撰文指出,在净值化时代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对于银行理财机构来说,一是有利于理财机构减轻业绩压力和管理规模压力,防止理财产品规模下降后投资风险增加;二是有利于机构在“真净值”时代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特征,推动理财产品转型升级,做精做优产品体系,促进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

  从消极的角度来看,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会对投资者的理财计划、投资信心均产生负面影响,虽能减少风险损失,但也有可能使投资者退回观望状态,一旦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机构数量过多,或将造成一定恐慌情绪。

  对此,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预计,未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现象会继续存在,不过从整体来看,理财市场上提前终止的产品占比较低,投资者不必太过担心,遇到这种情况只需将资金按时赎回,然后购买其他产品即可。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