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董责险“三率齐升”的背后

  随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及后续注册制正式落地,董责险费率、投保率、出险率呈现出“三率齐升”情况。

  在费率方面,随着上市公司诉讼风险的上升及董责险赔案增多,董责险费率上涨已成趋势。近日,《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A股董责险简单平均费率(以公告中保费预算与保额为计算基础)自2017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17年三季度的2‰上升到2022年的近8‰。

  同时,《报告》指出,在2022年所有购买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中,保单限额最常选择的是5000万元,其次是1亿元。相较于2021年,选择1亿元保单限额的公司数量明显增多;年度最低保单限额为350万元,最高保单限额约2.6亿元。

  在投保率方面,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在最近3年数量快速增长,尤其是科创板上市公司和民企。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2022年,在上交所、深交所等公开平台披露购买董责险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19家、248家、337家,增幅分别为205%、108%、36%。其中,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的意愿相对于主板公司明显更强,在《报告》统计的总体样本中所占比重近两年持续上升。此外,在2022年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民企占多数,比例高达78%。

  具体来看,在所有购买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公司数量遥遥领先,占比超过一半,紧随其后的行业依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等。

  在出险率方面,业内人士认为投保率的增加势必会带来出险率的增加,承保效益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

  因此,在董责险费率、投保率、出险率呈现“三率齐升”的背后,一方面说明董责险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据光大证券非银团队测算,我国董责险若能在2030年达到85%的覆盖率水平,则2021年至2030年董责险保费共计可收入76.2亿元。另一方面也倒逼董责险精细化、高质量发展。董责险目前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保险机构要在承保前做好核保工作,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加强对共保、分保等承保方式的探索,实施风险分摊。而承保后,更要进行有效的保后跟踪管理和理赔处理等。

关键词阅读:董责险 注册制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