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以来,随着我国开放力度持续加大,我国保险市场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外资动作频频,加快步伐、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2022年,美国安达、德国安顾、西班牙曼福再保险、德国汉诺威再保险等国际知名保险公司纷纷通过增资、股权变更、成立分公司等方式加码中国市场。
在增资方面,2022年1月,四川银保监局发布公告,批准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法国安盟农业相互再保险全国总公司各出资1.5亿元对中航安盟财险增资,增资后双方各持50%股权;4月,大连银保监局同意中荷人寿注册资本由26.7亿元变更为35.7亿元;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公告,批准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增加注册资本15.25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变更为72.5亿元。
在增资的同时,部分公司完成股权变更。比如,2022年1月,山东银保监局批复同意德华安顾人寿增资2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变更为20亿元;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德华安顾人寿股东山东国投拟将其持有的3亿元注册资本转让给德国安顾集团。通过增资、股权结构调整,外资对德华安顾人寿控制权进一步增强。该变更事项有待监管批准。
2022年8月,三星财险获批增资5.52亿元,新引入5家股东。其中,腾讯持股比例为32%,成为第二大股东。三星财险由外资独资变更为中外合资。
成立分公司方面,2022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公告,批复同意在华深耕再保险市场30多年的西班牙曼福再保险筹建北京分公司。西班牙曼福再保险此次在华设立机构,显示出其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强劲信心。
有业界观点认为,外资增资频繁既是为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也是基于对中国保险市场的长期看好。
外资加码中国市场,一方面,源于我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安联集团发布的《2022年安联全球保险业发展报告》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保险市场是全球保费增长的重要引擎,保费收入份额不断提升;展望未来十年,中国保险市场仍能达到6.9%的年均增速,其中,寿险为7.1%、财险为6.6%。此前,瑞再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曾预计,2035年左右,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除医疗险业务外的全球最大保险市场。
另一方面,金融对外开放为外资金融机构带来新机遇。近年来,保险业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截至2022年9月末,境外保险机构在华设立66家外资保险机构、84家代表处和1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万亿元。2022年10月,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34条开放新措施的法规修订工作已全面完成,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优质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日前,德勤发布《开放政策下外资险企在中国的新机遇》指出,在开放政策下,外资险企在中国面临新机遇,但获取保险牌照和建立全国范围的销售渠道仍是外资险企开展中国业务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回购合资公司股份、成立外商独资企业等或有助于外资险企把握好政策红利。
关键词阅读:保险市场




- 供应链调整与需求反弹共振,半导体材料产业迎增长新动能
- 特斯拉在国内申请人形机器人商标,关税缓和下产业链公司迎机遇
- 苹果AI眼镜发布时间或提前,AI眼镜相关技术望加速迭代
- 多部门联合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小金属行业格局将重塑
- 松延动力发布新一代女性仿生机器人,近乎真人的面部表情
- 本周多场技术大会即将召开,电池龙头齐聚
- 很多人形机器人企业爆单,王兴兴透露行业现状及趋势!端到端AI成为焦点
- 重磅,军工板块爆发,多股涨停,主力资金净流入超45亿,机构看好后市表现!
- A股避雷针:迈威生物董事长被立案调查,3连板成飞集成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多股公告股东拟减持
- 华为哈勃入股千寻智能,进入机器人赛道 或推动行业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