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保险业曙光可期

  马路上车流往来如织,餐馆排起长队,商场和电影院里人流摩肩接踵,机场、火车站人头攒动……2023年伊始,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持续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我们在各地看到了一幕幕忙起来、热闹起来的景象,经济正加快复苏,城市“烟火气”又回来了。

  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不确定性,经济困顿、国际冲突、防疫变化、奥密克戎肆虐……保险业的2022年,同样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美元疯狂加息,导致全球市场低迷,给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端带来巨大压力;互联网新规、人身险销售管理新办法、“双录”要求,三剂猛药相继注入保险业,监管趋势更加严厉;防疫险理赔风波、大批增额终身寿下架停售、国内最大网络互助计划“相互宝”正式关停、惠民保趋缓等……

  与此同时,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也未曾缺席。保险业添新军,迎来中国融通财险和国民养老两家“巨无霸”险企;阳光保险成功赴港上市,为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全国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先试,保险与银行、证券、基金同台竞争,大有可为……

  我们期待,2023年保险业能如期迎来新的曙光。

  1

  拥抱“健康中国”

  飞速发展了十年的商业健康险,在2020年之后增速出现大幅放缓。2022年1-10月份,健康险保费收入7699亿元,同比微增3.54%,预计2022年全年健康险规模约9000亿元,增速维持在个位数。

  “2023年,健康险市场可能延续2022年的发展趋势。”明德精算咨询合伙人蒋冠军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代理人数量的下降可能仍将比较直接地影响长期重疾险等新单业务拓展,使得大部分依赖线下代理渠道的保险公司在市场拓展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蒋冠军认为,在健康人群市场较为饱和的情况下,预期市场将持续探索老年人群、非标体人群,其可能成为健康险规模增长方向之一。“随着非标体市场逐步打开,更需要保险公司提升数据驱动的风险识别、健康管理、智能核保核赔等经营能力,建立长期经营意识,实现健康险可持续性发展,但该部分业务短期对整体健康险保费规模的贡献仍相对有限”。

  同时,健康险与医疗生态将持续有机融合,市场不断探索结合医药生态提供保险保障。

  近年来爆火的城市定制型补充商业医疗险(下称“惠民保”)2022年持续快速发展,大部分产品进入续保期,新开展惠民保的城市也持续增加。据众托帮联合创始人龙格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29个省159个地区289个地级市推出了232款惠民保,约1.58亿人次参保,保费约180亿元。

  蒋冠军分析指出,相比2021年,更多惠民保项目在2022年推出时受到医保局、银保监及其他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相对于独家承保,共保形式成为更主流的承保形态;保障方面,更多惠民保产品覆盖了既往症人群,且涵盖了医保外住院责任;人均保费也略有上升。“预期2023年惠民保在保障上持续升级迭代,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百万医疗险方面,产品持续创新,在保障和服务上升级迭代,市场还推出了免健康告知、承担一般疾病既往症的百万医疗险,且承保至80岁。“但百万医疗险发展短时间仍受到惠民保的部分挤压,在惠民保替代效应下,百万医疗险有增速放缓的趋势。”蒋冠军补充称。

  在蒋冠军看来,健康中国背景下提出的“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目标实现还有一定距离,除非国家层面出台大规模的政策推动,如政策推动长护险快速发展。

  2

  车险盈利性确定

  车险作为财产险第一大险种,2020年9月在全国落地实施车险综改。开展车险改革包括优化费率、提升保障水平等方面,2021年行业车险保费在改革压力下同比呈现短暂的负增长。

  自2021年9月车险改革满周岁以来,压力逐渐释放,至2022年9月车险综改已整整两年,2022年1-10月车险实现保费收入6645亿元,增速6.2%。

  今日保车险合伙人庞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整体看,车险综改的基本目标初步达成,消费者的车险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保费支出较综改前明显下降,消费者切实享受到了保费降价的红利。同时,随着新能源车险条款的出台,也让车险在产品扩容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但车险增速逐渐回落,也表明车险向存量市场竞争并未发生明显趋势上的改变,保险公司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车险经营管理水平,以应对车险行业可能存在的盈利能力的周期变化。”庞博坦言。

  车险综改也倒逼行业各参与主体跳出“舒适圈”,聚焦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以平安产险为例,一方面,数据驱动经营服务线上化水平提升。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66亿,累计绑定车辆突破1亿,9月当月活跃用户数突破3400万。另一方面,线上理赔服务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该公司在行业内首创车险理赔视频查勘,平均耗时仅需5分钟。通过各类线上化理赔方式,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产险车险一小时内赔付案件量占比达93.2%。

  不可否认的是,2022年车险仍然是财险行业承保利润的最大贡献者。从2022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车险承保利润占总承保利润的比重为近九成,而车险保费规模仅占财险业五成。那么,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实施,2023年车险保费增长和盈利走势将有何新表现?

  庞博说,2022年中的防疫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地区的车辆使用率与出行率,预计2023年可能会进一步出台一定的保费延期政策,使车险保费增速出现回落。而随着感染高峰期的到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辆的使用率和出险率,故而车险的盈利能力尚能保持一定的水平。“但随着全国逐渐走出疫情阴霾,车辆的使用率与出险率都将回归正常水平,预计车险整体市场的盈利能力向微利转变,当然也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性”。

  庞博还提出,由于2023年是疫情政策调整的首年,预计车险改革的动作不会大,仍以车险服务创新为主。一些保险公司会在车险产业服务上下游合作上发力,本质仍需要不断提高车险的数据获取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品牌建设能力。

  3

  保险科技更具“人民性”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大会提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都为保险从业者提出了总体要求,指明了奋斗方向,坚定了用科技赋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2022年也是保险科技发展新的机遇窗口期。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国保险业协会《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先后发布,保险科技未来发展路线图逐渐清晰。

  据众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敏观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正在不断提升对保险科技的重视程度,保险科技在保费支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通过科技来实现保险全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保险客户的获得感、体验感,提升保险的覆盖面和性价比,正在成为行业共识。特别是疫情影响下,保险机构为应对弹性运营、远程运营的要求,大幅提升技术投入。同时,保险科技供应商和平台运营商更加充沛和规范,形成了保险业利用前沿科技实现转型升级的良性行业生态。

  王敏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23年,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保险业将会继续加大数字科技、生命科技和环境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并使得保险科技真正成为满足市场新需求及开辟蓝海市场的重要生产力。而保险机构与保险科技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更为紧密,形成共享、共建、共生的保险科技新生态。越连接越强大,越沉淀越有力量。

  接下来,保险科技还将把“人民性”“社会责任感”更深层次地融入研发和应用中,推动保险业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共赢。保险科技将一方面重点破解普惠保险小、散、成本高的难点,扩大保障范围,拓展应用场景,为易受到冲击的新市民、新业态新就业人群、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托底护航;另一方面有效解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合规经营等问题,降低监管难度,兼顾发展与安全,释放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创新力量。“通过科技让保险更美好、更普惠。”王敏特别强调。

  4

  权益市场

  有望逐渐回暖

  回顾2022年的保险股,跑出了一条积极上扬的曲线。2022年前10个月,权益市场波动下行,叠加长端利率震荡走低,保险板块整体承压,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险企回购护盘,并通过管理层集中增持的方式,提振行业信心。但11月以来,在保险业负债端边际改善、政策面向好、长端利率上行等多重利好因素下,保险板块实现触底反弹,跑赢大盘。

  从个股表现来看,同花顺iFinD显示,中国人保、中国人寿2022年分别上涨14.65%、26.09%,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则分别下跌2.06%、6.13%和19.66%。

  “保险股已迎来拐点,未来三年将从困境反转走向健康发展。”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保险代理人队伍基本出清到位,老人占比达到历史高位,活动率和产能都重回增长区间;疫情管控政策已经调整,感染人数迅速通过峰值,一线城市线下活动已经走向恢复;地产政策不断加码,信用风险大幅缓解。

  信达证券研究报告也指出,稳增长预期下,经济复苏有望推动长端利率中枢上行,利好保险股估值修复。当前居民储蓄意愿较强,权益配置意愿下降,保险配置意愿有所上升。随着国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疫情管控不断优化预期下保险销售有望逐渐复苏。

  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善内需体系,保险业有望深度参与培育完善内需体系,有望深度参与养老事业和养老服务协同、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同时保险业有望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助力科技创新国家战略。

  海通国际分析称,目前,保险股整体仍处于估值修复阶段。保险行业2023年“开门红”值得期待,中长期仍看好康养产业发展;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2.9%左右,如果经济预期改善、长端利率持续上行,保险公司投资端的压力将获得显著缓解。

  “随着防疫放开、经济复苏确定性增强等利好释放,年金险和健康险销售有望回暖,负债端空间广阔;叠加资产端股市向好、利率向上和地产风险缓释,保险板块业绩向上拐点趋势明确,2023年有望实现深蹲起跳。”招商证券研报表示。

关键词阅读:保险业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