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比较乐观",看好A股机会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2年资本市场的调整,令投资人尚心有戚戚。2023年资本市场将走向何方?当前的小阳春孕育着暗流还是希望?

  为了整体了解保险机构最新投资思路, 证券时报自2016年起组织 “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在这一重要时点向保险公司投资部门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发放问卷。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已于日前结束,累计回收25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覆盖了国内主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的首席投资官以及投资业务条线负责人。样本机构管理的资金超20万亿元,在24.5万亿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占比超80%。

  对于2023年的市场行情,参与调查的保险投资官普遍持中性或乐观态度,多达72%的保险投资官认为今年的投资前景“比较乐观”。

  正因如此,近半数的保险投资官对未来1~3年的投资收益目标预期维持平稳。此外,国际市场环境、国内经济形势及地缘政治三个因素成为他们眼中最大的不确定性。

  战术配置上,保险投资官表示最有意愿增配股票、股基,基础设施以及债券、股权投资等。投资官普遍认为,A股目前估值较低或位于底部,并一致看好2023年A股投资机会,关注消费、科技、新能源、医疗板块机会。

  与此同时,港股今年被保险投资官普遍看好,认为港股今年“机会比较大”或“有战略性机会”的保险投资官占比达到88%。

  2023投资前景:超七成“比较乐观”

  对未来一年的投资前景如何判断?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显示,高达72%的保险投资官对今年投资前景“比较乐观”,另有28%的投资官对今年投资前景持中性看法。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两相对比,市场情绪回暖不少。回顾一年之前的2022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彼时受访投资官对当年投资前景持“中性”、“悲观”的比例分别为63.64%、27.27%,仅有9.09%选择“比较乐观”。

  高达96%的保险投资官预期2023年投资环境会好于2022年。一家保险资管公司副总裁分析,一是随着基本面的逐步修复,固收市场利率预计会阶段性震荡上行,为保险资金提供更好配置机会;二是A股市场估值底、政策底相继出现;三是港股迎来三方面积极因素,包括经济稳增长获得广泛共识、内地和香港恢复通关,以及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周期结束。还有一位保险投资官认为,“虽然疫情政策放开后经济可能短期承压,但中长期基本面改善还是可期的。”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持有谨慎态度的保险投资官则表示,经济基本面整体有望修复,但结构和估值波动较为复杂。同时,权益投资环境转好,债券投资环境可能变差。此外,虽然国内经济的限制性因素有所好转,但上行弹性需要观察,且海外市场步入衰退可能带来负面冲击。

  投资收益目标:近一半选择“维持平稳”

  投资环境预期向好,也令保险投资官对于未来投资的收益率有了更多信心。

  对于未来1~3年的投资收益目标,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显示,45.83%的保险投资官选择“维持平稳”,25%的保险投资官则表示可能上调投资收益目标,另有29.17%的保险投资官选择“有可能下调”。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而在2022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中,有七成保险投资官表示可能下调未来1~3年的投资收益目标,另有近三成则表示将平稳维持投资收益目标,没有保险投资官表示会上调投资收益目标。

  对投资收益目标选择“维持平稳”的保险投资官给出的理由是,经济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以及长期增长中枢将维持基本平稳。

  一位保险投资官认为,整体经济处于疫情过峰之后的修复通道中,看好企业盈利持续回升。也有的保险投资官表示,经济基础依然不牢靠,内循环启动还需要时间。

  另一位保险投资官虽然看好2023年的投资环境,但仍下调未来1~3年的投资收益目标。他解释,一是固收市场利率中枢长期下行趋势难改,固收资产静态收益率逐年下降;二是权益市场结构分化、波动性加大,投资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经济增速中枢可能下台阶,社会的整体回报率下降。”还有一位保险投资官表示。

  年内不确定因素:疫情退居第四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扰动市场。那么在保险投资官眼中,2023年市场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是什么?

  本次调查显示,国际市场环境、国内经济形势以及地缘政治,成为2023年保险投资官眼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分别占比35.48%、22.58%和16.13%;而“新冠疫情”因素所得票数仅占比12.90%,重要性降至第四。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去年同期,保险投资官最担心的三大不确定因素分别是国际市场环境、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新冠疫情,占比分别为34.62%、23.08%、19.23%。

  国际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最令保险投资官担忧。一位保险投资官表示,国内政策导向相对清晰,相比之下,海外市场是否超预期衰退、海外市场波动以及国内经济修复强度仍存不确定性。

  另一位保险投资官也谈到,一是美联储加息到5%的高位,引起收益率曲线倒挂,历史上大概率对应美国经济衰退,但衰退的程度目前是不确定的;二是2023年俄乌冲突演绎路径的不确定性依旧较大,对大宗商品供给侧的冲击仍有待观察。

  还有的保险投资官表示,经济增长基准尚不牢固,复苏进度和幅度有待观察。此外,通胀韧性如果超预期,可能限制各项政策的空间。

  宏观因素:地方财政最令人忧

  具体到国内市场,最让保险投资官担忧的宏观经济因素是什么呢?

  本次调查显示,有42.31%的保险投资官最忧心地方财政压力,另有34.62%的保险投资官最顾虑经济下行。与此同时,有个别投资官提到,2023年最让他们担心的国内宏观经济因素是通胀,或者货币政策。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有一位保险投资官表示,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端的企业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方面大幅下降,叠加过去几年疫情防控支出,财政压力较大。有的保险投资官甚至直陈,“地方政府的一般财政收入与支出不匹配,城投债务已经到了顶点的边际。”

  多位保险投资官认为,尽管已有多项修复经济的政策出台,但效果如何有待观察。“当前经济增长处于弱现实、强预期的纠结中,一方面经济增长由于受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直接冲击,导致增长疲弱;另一方面新的管理层就位,宏观托底政策频出又提升了市场参与者的未来预期。从现实情况来看,经济增长依然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恢复投资信心、如何从宽货币走向宽信用、如何解决房地产爆雷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手段,才有可能有效扭转经济增速的惯性下行。”

  投资风险:信用违约最受关注

  对于当前最为担忧的投资风险,51.85%的保险投资官选择了“信用违约风险”。自2016年证券时报开启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以来,信用风险一直是保险投资官最担忧的投资风险。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一位保险投资官表示,“信用违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实体经济前期偏弱的情况下,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另有保险投资官认为,“保险资金投资以固定收益和二级权益为主,利率下行使得保险资金配置和到期再配置的压力加大,而且在地方财力受损、信用长周期下行的背景下,信用违约风险料将持续释放。”

  或许是因为2022年的资本市场过于跌宕,仍有22.22%的受访保险投资官表示最担心股票市场波动,但较上一年度的调查比例已有明显下降。其中一位保险投资官表示,股票市场虽然总体估值处于低位,但是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失衡,成长股估值相对较高、赛道较为拥挤,承受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弱,一旦政策调整、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就可能导致股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因此,虽然投资官普遍预期2023年A股总体呈现震荡向上的走势,但仍需要关注其中潜在的波动风险,进而把握风格切换节奏。

  还有的保险投资官对利率上行表示担忧,“2023年利率大概率继续下行,但若二、三季度出现通胀风险,则可能引发利率重新上行。”

  最愿增配资产:股票股基占到三分之一

  对于当前A股的估值水平,25位参与调查的保险投资官中,有17位认为“较低”,占比68%;有7位认为“位于底部”,占比28%;仅1位认为“基本合理”。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有保险投资官分析,从A股2022年底的估值状态来看,在主要指数中,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的估值分别约为12.34倍、9.31倍、11.32倍、22.62倍、27.97倍、38.91倍,占近10年历史估值分位数分别约为24%、29%、30%、10%、7%、11%,总体均处于相对较低位置。

  战术资产配置上,股票、股基是保险投资官最有意愿增配的资产,占比达到33.33%;其次,基础设施类资产是保险投资官愿意增配的另一大类资产,占比超过20%的。此外,保险投资官还表示愿意增配股权投资、债券,二者的占比均为14.49%。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一位保险投资官表示,“一是目前股票估值较低,经济周期见底,中长期配置价值显现;二是基础设施是保险公司提升固定收益水平的常规工具,在2023年国家加大基建投入、提振经济增长的大格局下,预计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和收益率均处于较好水平;三是债券随着宽信用方向加码,叠加资金中枢抬升,收益率恐将承压,但是债市在去年四季度末大幅调整后,短端高等级信用债或出现投资机会。”

  另有一位保险投资官透露,看好股票,尤其是港股;不动产和基础设施主要限于REITs的形式,成为地方政府缓解财政压力的主要工具之一,和险资的负债匹配度相当高,但当前的偿付能力政策严重限制险企配置的积极性;对于其他不动产和基础设施,会谨慎以保债计划等形式有限度参与。

  险资加仓权益?超七成投资官认同

  对于保险资金这类长期大资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特别是其对权益资产的配置举动。根据本次调查,2023年险资对权益资产的投资比例大概率会“有所提高”。

  在填写问卷的25位保险投资官中,有19位认为险资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会“有所提高”,占比达76%,另有2位认为会“明显提高”。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为何预计险资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会提升?来自某大型保险机构的投资官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分析:一是权益类资产是所有可配置大类资产中性价比最高的资产;二是当前险资的权益类配置比例处于历史均值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市场普遍对2023年的A股持积极态度,预计在2022年的基础上,险资的权益配置将有所增加。”一位保险投资官说。

  “各家保险机构均追求绝对收益,且2022年全行业‘过差’,以及固收类预期收益进一步降低,2023年会有‘羊群效应’的权益加仓。但受制于偿付能力的约束,各家机构采取的策略依然会有差异。”另一位保险投资官坦言。

  不过,也有3位保险投资官认为2023年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将“保持相对稳定”。他们表示,险资总体还是坚持长期主义,不会出现过大的配置变动。

  还有一位保险投资官表示,预计2023年股市会出现结构分化,核心还是要看持有什么样的品种,2023年可能会出现“有的机构赚钱、有的机构亏钱”的情况。

  A股机会几何?一致看好

  对于2023年的A股机会,保险投资官的看法明显较上一年更加乐观,并呈现较高一致性。在25位受访的保险投资官中,有3位认为2023年A股“非常有机会”,占比12%;22位认为“机会大于风险”,占比88%。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美联储紧缩政策、疫情、地产问题等几大因素有望走向缓和。”保险投资官看好今年A股机会的理由在于,前期国内外各种因素持续压制A股市场估值,而从宏观经济、内外政策、估值等角度看,2023年都将更有利好。

  某大型保险机构的投资官表示,从中期时间维度来看,一是政策仍有持续加码的必要和可能,二是地产销售存在自然见底反转的惯性,三是疫情在春节附近会达峰且冲击减弱,三重因素的推动下基本面反转终将到来。

  “经济修复伴随企业盈利复苏,A股总体伴随基本面边际好转的确定性较大。”另一位保险投资官说。

  多位保险投资官都提到了估值因素,诸如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潜在回报率相对较高;估值较低有支撑,且大跌市次年不太可能继续大跌;预期股票估值抬升,利率上行有限等。

  不过,保险投资官也提到了需要关注的风险因素。比如,在外需收缩的背景下,一些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的板块和行业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从具体板块来看,保险投资官普遍看好的是消费、科技、新能源、医疗健康等。保险投资官主要认为,消费受益于场景修复、收入及信心修复;科技有政策支持;新能源板块业绩较好且仍有政策支持,长期趋势明确;医疗板块属于疫后复苏,同时后三者都是符合长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也有少数保险投资官看好银行和房地产板块,他们认为提振经济增长、托底经济,利好房地产、基建,稳增长也有利于银行股估值修复。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战略性投资港股:逾三成投资官点赞

  走过了上一年的低迷期,今年的港股投资获得保险投资官普遍看好。56%的保险投资官认为2023年港股机会比较大,32%的投资官更是认为港股有战略性机会。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超七成对投资前景

  一位认为港股有战略性机会的保险投资官表示,基本面方面,港股面临经济稳增长、内陆和香港通关、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或将结束等三大积极因素;估值方面,目前恒生指数处于历史均值向下一倍标准差附近,修复空间较大。

  同样认为港股有战略性机会的另外两位投资官则提到,“2023年将得益于外部美元流动性改善及内部企业盈利恢复,预计港股市场明显改善。另外,地缘政治进入缓和阶段,龙头公司业绩稳定性提高,国内外投资者信心将进一步修复。”

  多位保险投资官认为,香港市场有很多优质标的,受益于政策而修复的空间也更大,盈利预期相对更强;加之国内对平台经济等互联网龙头释放了较多积极信号,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此外,香港市场有估值优势,估值比A股更低。

  有几位保险投资官还提及了投资港股需要关注的因素。例如,港股市场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波动性更高;来自于折价和汇率的安全垫比去年更少。“港股短期反弹明显,存在阶段性调整压力,调整后仍具备配置价值。”其中一位保险投资官说。

关键词阅读:保险投资

责任编辑:李欣 RF1260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