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界12月16日消息,由天津市金融局、天津港保税区、金融界联合主办的“2022第三届全球保险科技大会”于12月15日-17日在云端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新时代、高质量、现代化”。在大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参加了主题为“卫星遥感助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新农险创新论坛。
(左上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
庹国柱表示,卫星遥感的应用,开启了农业保险的一个新阶段。
“最初的农业保险,甚至一直到本世纪初,农业保险是在一个传统的条件下来进行,不管承保或者定损,或者理赔,或者防灾防损,这些活动全是靠人工进行,效率非常低。”庹国柱说,“自从有遥感这种技术,特别是大范围的火灾、水灾、旱灾、虫灾,都可以通过遥感及时的了解变化,甚至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并不断解析不同作物受灾的程度,这对及时预报灾害和定损理赔是非常方便的必要的。”
庹国柱认为,不管是农林作物的预警预报、承保,定损理赔,遥感都可以做出重要贡献,完全可以颠覆传统的承保定损理赔这一套操作系统。
不过,庹国柱也提到,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的实际应用中,目前首先还是要解决法律法规和政策问题。目前遥感并不是一个必须的农险工具和手段,也还没有被广泛认可和使用。“有的地方,遥感测量和解析结果有的地方,保险公司不认可,地方政府部门也不认可。测出来的结果,农民也有不认可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庹国柱认为,发展遥感,充分利用这个科学工具,充分利用天地空间的集约资源,在相关立法法规写进去的条件下。有必要先建立遥感应用标准,选择适宜的作物和灾害,规定在什么程序上,采用什么方法,得出大家都认可的结局。同时,在多大范围里面做这个遥感这个技术的应用是最合理的、最科学的、成本最成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庹国柱表示非常期待遥感的发展,非常期待农业保险在遥感技术应用方面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他预测,今年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可能达到1200亿。按照平安和五道口金融学院共同做的白皮书的预测,2025年能达到1800亿~2000亿的规模,甚至到2035年能达到8000~1万亿的规模。“即使每年有5%承保需要遥感提供技术服务的话,那一年遥感就是一个几百亿的大市场。”




- 供应链调整与需求反弹共振,半导体材料产业迎增长新动能
- 特斯拉在国内申请人形机器人商标,关税缓和下产业链公司迎机遇
- 苹果AI眼镜发布时间或提前,AI眼镜相关技术望加速迭代
- 多部门联合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小金属行业格局将重塑
- 松延动力发布新一代女性仿生机器人,近乎真人的面部表情
- 本周多场技术大会即将召开,电池龙头齐聚
- 很多人形机器人企业爆单,王兴兴透露行业现状及趋势!端到端AI成为焦点
- 重磅,军工板块爆发,多股涨停,主力资金净流入超45亿,机构看好后市表现!
- A股避雷针:迈威生物董事长被立案调查,3连板成飞集成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多股公告股东拟减持
- 华为哈勃入股千寻智能,进入机器人赛道 或推动行业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