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买重疾险就是买保额。因为重疾险是定额给付制,也就是不管你实际花了多少钱,它都根据保额的一定比例,直接给付一笔钱。因此,它的保额关系着能赔多少的问题,至关重要。那么,重疾险买多少保额才合适呢?
重疾支出因素
我们买重疾险,为的是预防重大疾病的风险。那么,确定保额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万一患上重大疾病了,我们要花多少钱?2021年2月,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一个《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是个很好的重大疾病科普资料,我们可以做参考。其中就统计了部分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
▲图源:《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
总体来看,30万可以覆盖大部分的重大疾病治疗费用。
收入损失因素
不过,患上重大疾病,愁的可不只是医疗费。如果是自己患上重疾,治疗需要时间,治疗后还有康复周期,更别说万一复发了,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无法工作,甚至丢了工作,收入肯定会受影响。如果是孩子患上重疾,起码得有个成人放弃工作,抽出时间来去陪护照顾,家庭的收入也会受影响。因此,确定保额时,除了要考虑治疗费用,还要考虑收入损失。一般来说,生一场大病,基本要3-5年才能恢复到正常人那样,所以我们可以在治疗费用的基础上,再加上3-5年的收入。
保费预算因素
上面都是考虑的“需要多少保额”,但是,保额越高,保费肯定也会越贵。因此,我们还要考虑“能买多少保额”的问题。“有多少钱,保多少额”,这是通俗又实用的方法。保险保障的是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未来10~20年才是重疾险发挥作用之时,切忌因保费造成过大的生活压力。保险业有个“双十法则”的说法,其中的一个“十”指的就是“家庭总保费支出占家庭年收入10%为宜”。我们可以参考这个法则,但也无须太过教条。每年的收入,扣除短期的日常刚性支出,再留一部分长期备用金,从剩下的钱里拿一部分来买保险,只要是自己能承受的即可。
适时调整补充
当然,估计很多人会说,我的钱不够买我要的保额,怎么办呢?一方面呢,可以不追求大而全,保费先紧着保额花,比如先不保终身,保到个70岁,先把人生责任最大的一段时期保障好;那些个多次赔的责任也先不考虑,先把第一次的保障做足了,重疾险总归是直接给一笔钱,只要这笔钱足够多,第一次生病用不完,第二次还是可以用的。另一方面呢,配置保险很多时候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年龄会增长,承担的家庭责任会变化,收入也会变化,医疗费、保额也都会面临着一定的通胀压力。先在当前的预算下把保障尽可能的配足,日后再慢慢补充也是可以的。总的来说,重疾险的保额建议起码要在30-50万之间,收入高的群体可以适当再提高,如果保费预算有限,可以适当的降低保障期限、精简保障内容,另外,也要适时的去调整补充保额。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