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调控成效显著,下半年或提前使用明年专项债额度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截至6月末,各地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1万亿元,较以往年度大大提前,充分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要求。

  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专项债券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业内人士指出,专项债在上半年的逆周期调控中成效显著,对促基建、稳经济形成了重要支撑,下半年将面临地方债空档期,需探讨用中央政府加杠杆等方式接续发力的可能性,同时还需持续关注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宏观额度与合格项目匹配性,以及如何充分发挥专项债撬动作用、形成有效投资等问题。

  此外,记者注意到,有机构人士认为,综合项目储备和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下半年提前使用明年专项债额度的概率较大。

逆周期调控成效显著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认为,2023年专项债额度在今年下半年提前使用不是问题。国务院于2018年、2019年、2021年均提前下达过次年专项债额度,但使用均是在次年,这看似是为了避免将次年的预算用于当年。

  “我们认为今年专项债的提前下达将打破这一惯例,比如财政部在今年5月就提前下达了第三批转移支付资金预算4000亿元,这笔资金虽然被列入2023年预算,但库款已于2022年先行单独调拨,可见在财政的跨周期调节下,下一年的预算资金是可以提前被当年使用的。”陶川进一步指出。

  因此,陶川认为,预计政府或将提前下达2023年1.5万亿元的专项债额度,并在今年四季度提前使用。

  除此之外,东吴证券指出,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发挥重要的托底作用。尽管额度上升,但专项债的落地依旧会受到项目收益率和时滞的约束。

  相较而言,6月国常会提出调增政策性信贷8000亿元支持基建,发行开发性金融工具募资3000亿元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一方面能适当降低项目收益率要求、拓宽可投项目的范围;另一方面能够承接今明两年专项债额度的发行落地,避免出现真空期(明年专项债额度的落地可能要到今年第四季度)。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全厚指出,专项债在上半年的逆周期调控中成效显著,对促基建、稳经济形成了重要支撑,下半年将面临地方债空档期,需探讨用中央政府加杠杆等方式接续发力的可能性,同时还需持续关注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宏观额度与合格项目匹配性,以及如何充分发挥专项债撬动作用、形成有效投资等问题。

  赵全厚表示,此前存在“争取今年末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的跨财政年度执行问题,但今年不仅消化了去年未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部分,还能较早完成预定目标,6月底前已经基本发完全年额度,但需继续关注8月底前能否全部形成实物工作量。

或聚焦于宽信用目标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7月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频繁微量调整,可能暗示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正在发生调整。

  “实际上,通过回顾历史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数量与价格变化及资金市场的反映,我们发现逆回购投放量的变化依然具备一定的信号意义。”明明表示,总体来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量减少后,无论从流动性实质回笼还是市场预期改变的路径,都会带动资金面随之调整,但期间的时滞往往与基本面、杠杆率情况有关。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近期货币政策关注通胀情况,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强调“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信号释放动摇宽松预期。

  事实上,从6月15日国常会指出“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既可以看作对于“不搞大水漫灌”的强调,也透露了央行操作需要预留政策空间,超预期的流动性投放(包括降准等传统总量型货币政策操作)出现概率偏低。

  “预计随着经济将进入全国性的疫后修复阶段,政策将更多聚焦于宽信用目标。”中信证券指出。

  从经济基本面看,随着疫情扰动减弱、前期积压需求释放、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等影响,经济内生动能逐渐修复,工业生产保持平稳,消费、服务业将逐渐回暖、地产投资预计触底回升,在去年三季度低基数效应下,6月份和三季度将是经济环比修复最快的时期,三季度全国GDP增速有望回升至5%以上。

  另一方面,6月CPI同比上涨2.5%,较5月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环比与5月持平,其中食品项同比上涨2.9%,涨幅较5月扩大0.6个百分点。总体上,6月涨价因素主要来自于疫情消退下服务消费相关分项的价格回暖,以及猪价上涨的拉动。

  对此,中信证券分析认为,虽然当前通胀并非影响利率的主线,但后续通胀读数走高仍需关注。7月13日举行的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提到“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形势等基本面情况”,以及“高度关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情况”,仍然需要关注后续通胀读数走高和疫情后经济修复节奏。

收益中枢或小幅上行

  债市策略方面,华创证券投顾部指出,经历了前2周利率的下行后,目前利率下行缺乏更多的催化剂。当然,由于资金面偏宽松和股市近期偏弱,债券利率也不存在大幅反弹的基础。

  “市场资金依然更多堆积在短期品种,说明市场在乐观情绪之余,也对长期债券抱有一定的谨慎预期,可能是担心经济的持续复苏。”华创证券投顾部进一步指出,虽然市场对此有怀疑,但前期政策持续释放,还是会在后期经济数据上得到进一步体现。

  在明明看来,近期央行逆回购操作频繁微量调整,恰恰反映出货币政策操作模式的转变,旨在精细化操作从而引导资金利率以相对平缓的姿态回归政策利率。虽然短期资金面不会出现剧烈调整,但是当前市场过于乐观的判断和过热的情绪实际上已经暗含风险。

  “我们认为目前资金面最宽松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在疫情防控不发生超预期变化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将向常态模式转换。”明明进一步指出,随着宽信用逐步修复、流动性需求上升,资金面稳步收敛与基本面好转可能会导致债市震荡偏弱运行,建议警惕市场对资金面判断的“预期差”,避免采取过于激进的投资策略。

  展望下半年政策,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方面表示,下半年经济或呈缓慢修复状态,货币政策仍将坚持稳健基调,聚焦国内基本面,更加注重总量和结构工具的有效结合。在经济大概率呈“非对称W型”的缓慢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继续从总量和结构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

  “下半年收益率走势或更多聚焦国内情况,在流动性压力减轻、经济逐步修复背景下,收益率中枢或较上半年小幅上行至2.9%左右,整体将延续窄幅波动状态。”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分析称。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