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2-2021年,我国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从3054亿元增长到4.49万亿元,增长超过13倍。尽管多年来保险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有关保险的负面声音依然存在。
许多保险消费者对保险颇有怨言,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保险没有符合消费者的预期,没有满足消费者需求,但这并非全是保险的“过错”。部分原因是许多普通消费者对保险有很多认识误区,不了解保险。
“保险都是万能的”是常见的一个误区。许多消费者认为,买了保险就是万能的,不管大病小病还是发生什么事故都能赔付。但事实是,保险有很多险种,不同险种的保障范围并不相同。比如,人身保险就分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意外伤害保险只承保因意外伤害而造成的身故,因疾病而造成的身故通常不会理赔。
“有了医保足够了”是另一个常见误区。基本医保虽然保障范围广,是国家的福利保障,可以报销医疗费用,但是基本医保的报销有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等限制,并非所有医疗费用都能报销,特别是进口药、特效药、最新型的医疗设备和服务项目,基本医保通常不能报销。如果不幸患上重大疾病,还可能支付一笔高额的治疗费用。
“没出意外,钱白交了”也是一个常见误区。许多消费者认为,没出事、没发生意外,之前缴的保费成了“冤枉钱”,便不再继续购买保险;还有些消费者希望买“没出事能退钱”的保险(返还型保险),但这样的保险往往会比“不退钱”的保险(消费型保险)贵上很多。太注重保险“退不退钱”,恰恰反映出对保险本质的不了解。
正因为不了解保险,误解保险,才需要广泛科普保险,进行保险教育。保险虽然是一种商业化产品,但保险的内核,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共济思想,是一种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千家万户帮一家”“多数帮少数”的经营模式,保险业内也称之为“大数法则”。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不断快速发展,保险科普的“步子”也一再提速。“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的推进,保险科普知识正式进驻中学教材……人们的风险管理意识、保险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但这远远不够,保险科普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多重利好助推黄金板块迎来重大投资机遇!
- 重磅利好再袭,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超亿元订单激发万亿级市场潜力!
- A股再迎重磅利好!财政部新规撬动万亿险资入市,高股息资产成“香饽饽”!银行股年内9次被举牌
- 国产减重新药在深圳开出首张处方,适合传统方法无效的顽固性肥胖患者
-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即将召开,国产开源芯片生态加速成型
- “反内卷”,刷屏!过去一周券商发布176篇主题研报、召开79场主题路演
- 线下市场销售额增长超800%!东北地区空调需求爆棚,新轮国补资金将陆续到位有望接力刺激国内需求释放
- 三星正建苹果折叠屏专用产线,设备更换等工作已于去年下半年启动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亮相,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已批复2220亿!最高或增加3.15万亿资金,险资调研超8000次积极“布局”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