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信中国CEO李铭:转型与物理风险凸显,险企将ESG纳入风险管理体系 | 聚焦绿色金融

  随着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与“双碳”目标的执行,监管政策和信息披露要求趋严,不管是能源企业还是高耗能企业,每一家企业的环境责任都在被更加量化和显化,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成为优秀企业的新标杆。

  5月15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沟通内容中增加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6月初,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提到将ESG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社会稳定器与经济减震器的保险业,面临着哪些ESG风险?ESG风险管理现状如何?新政策又将给险企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ESG风险评级工具将如何助力企业做好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达信中国CEO李铭、达信特殊风险和ESG业务负责人刘祺斌,听听他们的思考与建议。

转型与物理风险凸出

  《国际金融报》:我国保险业当前具体面临哪些ESG风险?如何应对?

  李铭:金融业包括保险行业,主要面临着由环境与气候带来的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

  转型风险是指由于转型所需的政策、技术和市场变化,一些行业将遭受资产价值的重大变化,或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

  物理风险是由突发事件(如森林火灾、风暴和洪水)或气候模式长期变化(如气温和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变)导致的风险,这些风险会对财产、土地和基础设施造成直接损害,降低生产力并影响供应链。

  同时,也需要考虑其他自然相关风险,例如生物多样性减少带来次生灾害,影响自然环境导致某些行业的借款人违约等。此外,社会责任与声誉风险同样给金融保险业带来挑战,比如自身的社会责任、客户的社会责任,以及自身声誉等。

  从资产端来看,保险资金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的特点,与ESG投资理念天然契合。同时,险企在投资端是很大的机构投资者,无疑可以为包括绿色产业在内的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

  由于目前碳减排和碳交易的渠道或者途径尚未打通,以及极端气候数据或是损失场景的分析数据缺失,所以对于未来潜在投资的绿色收益还不能量化,这对于险企自身的投资或者对于未来收益的计算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我们也看到,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国内险企,都在持续推进保险资金的ESG投资。

  从承保端来看,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和服务,可以分摊、减少客户及社会的ESG风险。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环境风险、员工的人身健康和产品责任等社会风险、董事责任等治理风险,这些都可以通过保险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散转移。

  近两年来,新冠疫情、地缘政治风险和气候变化等都是全球包括中国市场面临的ESG风险挑战。在达信参与撰写的《2022全球风险报告》中指出,气候行动失败和社会危机是2022年度全球主要的风险,这些也都属于ESG风险范畴。

  对保险公司来说,更多的机会来自于财产险承保定价的革新,转型保险产品的诞生,以及保险的资产端运用资产负债表进行投资等新方案。例如,在亚洲,我们发现针对洪水灾害的损失保障存在很大的缺口,仅7%的经济损失得到保险理赔。据统计,去年中国发生特大暴雨造成约2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中仅1/10获得了保险保障。

ESG纳入投资者关系成趋势

  《国际金融报》:我国保险业ESG风险管理的现状如何?

  李铭:银保监会6月初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中提到,将ESG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可以看出监管对于ESG作为绿色金融管理一个重要支柱的重视。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在沟通内容中增加了上市公司ESG信息,也表明把ESG纳入投资者关系工作是大势所趋,毕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ESG相关投资。

  数据显示,2021年,近九成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1/4的公司披露ESG或社会责任报告。对于上市企业而言,将ESG嵌入业务是明智之举,可以创造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分享ESG信息,可以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伴随着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与“双碳”目标的执行,ESG标准与体系的建设与执行将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ESG将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我们发现,市场上无论是大型上市险企还是中小型保险公司,对ESG的关注度都在持续提升,从披露ESG相关信息、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开发创新绿色产品(如环境污染、巨灾保险等),到自身的绿色运营等。金融行业特别是保险部门,在帮助企业履行气候和可持续发展承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尤其是几家大型上市保险公司,都连续披露社会责任报告,透露各自在ESG领域的落地动作与推进节奏,其ESG体系的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即使对标国际市场也并不逊色。

  由于国内保险业的ESG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ESG管理框架体系,包括整个社会对于ESG理念的认知和贯彻。

  另外,保险公司或承保人针对这些新兴行业还未深入了解,相关的风险数据还不足够。保险公司自身也需要加大对这些新兴行业的研究,尤其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去看待ESG相关的新兴行业,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多机构推ESG评级工具

  《国际金融报》:目前包括达信在内的海外和本土机构都推出了ESG评级工具,具体如何帮助企业做好ESG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

  李铭:可以将达信推出的ESG评级工具比喻成一个全方位的体检工具,先对企业的整体状况获得了解,然后再对症下药。由于每个公司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主要做的是去发现并优先解决客户急需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当然,在整个过程当中,也需要客户主动去管理和配合。

  刘祺斌:今年3月底,达信开始在全球推出ESG风险评级工具,并于5月正式在中国上线中文版。全球范围已经有600多家企业利用这个工具完成了自身的评估。中国地区也有客户利用这个工具进行了评估。相信随着中国地区客户ESG意识的增强,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

  达信ESG风险评级工具借鉴了相关组织(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性会计标准委员会、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十余种国际公认的标准和框架,对客户在18个ESG主题上的绩效进行评分。企业在完成这一免费评级后,将获得整体ESG风险评分,以及环境(E)、社会(S)和治理(G)各项评分。

  企业可以利用评级结果来识别其在可持续性以及气候领域面临的最重大风险和机遇,进一步完善ESG战略。同时,鉴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采购过程中被要求提供ESG绩效指标,因此还可以将评级结果分享给外部利益相关方。例如,与保险公司共享评级结果,回应保险公司对ESG风险的疑问和担忧,以获得更好的承保结果。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也可以通过这一评级结果,更好地了解投保企业的ESG绩效、相关风险及其管理能力,更有利于承保评估。

  相比海外ESG评价机构和本土其他机构,达信主要聚焦保险经纪及风险管理领域,后续可以帮助客户从风险和保险的角度更好地管理和转移在ESG领域识别出的风险和问题。

  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该评级工具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或者董事会相关成员密切沟通,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有效推广ESG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可以通过这个ESG评级工具,将国际公认的标准和框架真正引入中国,再结合各行业的数据,衡量各行业的ESG风险情况,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