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入选中国“十大核心资产”:改革驱动增长,综合金融筑墙,生态重塑价值

摘要
1月7日,港、A股保险板块集体走强,其中,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呈领涨之势,截止收盘,中国平安H股涨幅5.34%,中国平安A股涨幅3.20%。

  1月7日,港、A股保险板块集体走强,其中,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呈领涨之势,截止收盘,中国平安H股涨幅5.34%,中国平安A股涨幅3.20%。

  分析来看,近日公布的美联储FOMC会议纪要中,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同意经济强劲复苏和通胀走高会推动更早或更快速度的加息。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和力度升温,市场对国内利率上行预期有所强化,利好保险股估值修复。

  与此同时,近期市场报道亦显示,素有“聪明资金”的外资2021年在逆势行情中大举买入保险股,且抄底势头不减,提振市场信心。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此前12月,上市五家险企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均获沪股通增持,净买入45亿元,北向资金持股市值较上月末上升17.35%。

  自2022年开年以来,此前跌幅较大的低估值板块均有不同程度表现,平安作为保险行业龙头,在过去一年呈现严重超跌状态,随着市场行情回暖,关注度亦持续升温。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还被纳入2022年格隆汇“全球视野,下注中国”十大核心资产,对此不妨进一步解读。

  1、连续4年入选中国十大核心资产,平安为什么?

  此次这也是平安连续第4年入选,跟往年逻辑略有所不同的是,这次不仅看中的是其竞争优势、发展潜力,同时也考虑了公司股价的反弹力。目前来看,平安这波回调已经长达约14个月,不过一切皆有周期,正如戴维·达斯特在《资产配置的艺术》中曾写道:市场趋势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无论是金融价格趋势看起来多么悲观或乐观,在某一时刻,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市场便会转向一个新的方向,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科学、统计学、心理学和复合利率的基本法则和原则。

  那么当下对于中国平安而言,是否又到了转折点?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始终离不开两大关键要素,情绪的波动和基本面。从市场情绪端来看,抄底资金的涌入以及一众机构的表态,都在直指平安已经处在筑底行情之中,而公司的估值表现亦验证了当前的“危”与“机”。

  从基本面层面看,此次平安入选的核心逻辑可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方面来考量。短期来看,平安持续推进代理人渠道改革,成效逐步显现,负债端其核心主业寿险业务预计将有望企稳转好。投资端,过去一年地产行业风险对保险公司房地产相关投资的投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预期随着行业回暖,悲观预期释放,市场信心将迎来恢复。公司在改革成绩与资产端环境向好预期中有望驱动估值反转。长期而言,平安持续强化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生态圈建设,在“保险+服务”中逐步建立竞争优势,有望在下一个发展周期脱颖而出,并以此带来公司估值的重塑。

  接下来,我们也将围绕公司寿险改革、综合金融优势以及医疗健康生态潜力三个部分对其基本面进一步剖析。

  2、行业陷入“阵痛”期,如何看领跑者平安的基本面?

  先关注到大的行业背景,平安这轮下跌其实并非是个例,近年来整个保险行业都在面临着“阵痛”期。从A股保险板块2021年整体的表现来看,保险(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年跌幅接近40%,在各大板块中处于垫底位置,且创下自2008年之后最大年跌幅纪录。

中国平安入选中国“十大核心资产”:改革驱动增长,综合金融筑墙,生态重塑价值

  (来源:Wind)

  资本市场的股价表现与行业基本面及市场预期共振。保险行业今年来整体表现乏善可陈,除一季度因开门红以及新旧重疾切换刺激了一波短期需求,使得保险公司新单和新业务价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外,其余时间,行业保费数据始终维持在低迷状态。

  究其原因来看,一方面与疫情环境下,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不稳定引发需求降低或后移有关。另一方面更在于,整个行业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在人口红利消退、严监管以及消费者意识觉醒等市场深层次变化下,开始将既有问题如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供需错配等矛盾“放大”,使得整个行业进入到困顿期。

  实际上,保险业面临的这一系列变化也在倒逼险企改革,告别过去纯粹依靠人力驱动的传统模式,积极推动转型升级。从各大险企的布局和改革进程来看,低效能的代理人出清正在加快、行业基本面正处在修复之中。结合此前华泰证券观点来看,其认为代理人数量下降是中国保险行业当前困境的核心,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销售团队规模的缩小导致保费大幅减少是无可避免的结果,然而,行业在经历了痛苦的出清过程后将恢复增长势头。

  a· 寿险渠道产品双重升级,大单承保量翻倍

  回归到平安,公司的改革领先于行业,其寿险改革起步于2018年,在2019年11月正式启动全面深入的改革,并由马明哲亲自挂帅担任平安寿险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也足见这次改革对平安的重要性。

  过去几年平安调整发展策略,改革主要着力于渠道和产品两个层面。

  渠道侧,代理人规模有所下滑,并一定程度上对新业务增长带来了直接拖累。不过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平安代理人“量质”提升的成效开始显现。

  一方面,高素质、高学历、高潜能的“三高”代理人队伍基本成型。以2021年成为平安优才计划代理人的近万名员工来看,人员结构数据显示,本科以上高学历占比达45.1%,35岁以下占比63%,入职前月薪一万以上占比54.2%。此外以深圳分公司的朱美音团队为例,其团队中不少成员甚至是高管背景出身,且73%以上的代理人拥有本科、硕士学历,还有不少是清北顶级名校毕业生。

  另一方面,代理人改革的核心人均产能的提升效果也较为明显。以2021年上半年情况来看,在其代理人数下降的情况下,平安保持了整体产能的稳定,代理人产能(按新业务价值计)同比提高4%,代理人人均首年保费9350元/月,同比增长23.8%。

  产品侧,平安的产品过去更多以其自身角度出发而设计,随着改革的驱动,公司更专注于客户需求,其产品设计也不再只是简单的拘泥于产品本身,同时也在积极围绕服务、场景、甚至于不同城市、人群、代理人销售能力等进行产品端的迭代、升级,推陈出新。这一举措与政策层面也较为贴合,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在大力鼓励商业保险公司通过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多领域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

  产品创新上平安的表现在行业可圈可点。如2022年开门红,平安就推出了平安御享财富、御享财富养老、御享金瑞三款开门红产品。产品打造了双账户体系涵盖“终身寿险账户”和“养老年金账户”,双管齐下,让客户能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通过一份保单,满足多重需求。此外,平安还创新了“双被保人”的独特权益,“双被保人”可设定为夫妻、亲子、或者多子,通过此设计可为财富的智慧传承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满足客户财富增值等个性化需求。

  不难看出平安为用户构建多层次、场景化的产品体系,同时在产品上又融入更多灵活人性化的多元功能体系,能够为用户带去实实在在的价值,市场潜力也不断被打开。这一点在公司的数据层面亦有所验证,以深圳分公司为例,根据其11月个险新契约大单承保数据来看,截止11月,其2021年千万人身保险大单累计达到130件,而此前2020年全年仅51件。单月数据来看,在11月,其寿险保额大于100万的达106件,其中最高为平安六福392万;重疾保额大于100万的406件。另外新提交的个险高额件核保前置共149件(已剔除撤销件)相比上月大幅增加59件,前置保费总计5810万元。从分公司情况实质上也侧面反映了平安不断推动高保额保单产品,正驱动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新业务价值率持续改善。

  综合来看,平安的寿险改革成效凸显。随着低产出代理人的出清,营销质量的提升,创新产品持续获得市场良性反馈,平安后续业务稳定的增长将有望带来资本市场预期的改善,并带动估值迎来反转。特别是在当前整个行业估值底部区域,率先跑出来的平安也将收获更大的业绩和估值弹性,在资本市场演绎戴维斯双击行情。

  b· 综合金融优势显现,筑高竞争护城河

  当下的平安显然已经不仅仅只是保险业务,真正有望驱动公司估值重塑的还在公司围绕"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深度布局综合金融场景和多元生态场景特别是健康生态带来的巨大潜力。

  关注到综合金融上,当前金融混业经营是整个行业的趋势所在,平安在金融业务板块的整合上已经取得了不俗成绩,其目前是国内金融领域全牌照资质的企业,能够为客户同时提供保险、银行及投资等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经营模式,平安为2.23亿个人客户和 6.27亿互联网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及便捷的服务。

  平安打造的多元金融生态,构筑了巨大的流量池效应,带动新旧业务相互支持,形成良性循环,并以此构建了高客群粘性,商业变现潜力十分可观。通过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生活服务,中国平安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烦心、烦事、费钱"的难题,让客户享受"省心、省时又省钱"的金融消费体验。截至三季度,个人客户数突破2.25亿,较年初增长3.1%;享受综合金融服务的个人客户数8774万,占比提升至39.0%。

  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在笔者看来也是其构筑护城河优势的核心一环,通过这一模式,平安不仅业务优势进一步放大,同时也将倒逼公司在风险控制、技术、安全、产品、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精进,带来公司整体综合实力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在科技赋能之下,公司整体的经营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从平安人寿在理赔数字化方面的实践情况来看,过去一年其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应用及在业务上的融合推广,依托数字化能力提升,不断升级、完善智能理赔服务体系。通过打造以“闪赔”“智能预赔”和“免材料·省心赔”为代表的理赔服务体系,平安人寿为客户带来了高效、便捷的理赔服务体验。其中,闪赔服务2021年全年赔付件数超150万件,赔付金额超33亿元;智能预赔服务全年赔付件数超4.2万件,赔付金额超17亿元。此外,平安人寿全面升级"产品+服务"体系,创新推出"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匹配主力重疾险产品,超2000万新老客户享受了"保险+健康+医疗"的一站式服务。

  平安产险不断优化理赔体验,推出AI智能定损和一键理赔,实现最快30秒赔付,为车主省时;提供年检代办、预约修车、道路救援等80多种车服务,让车主省心;"平安好车主"APP作为国内最大的用车服务APP,注册用户数超1.4亿,累计绑车突破9200万辆。平安银行持续加码社交化能力,打造客户的"随身银行",升级ATO社交化客服新模式,目前客户复杂案件的化解率逐月提升至83%,结案时效同比下降51%。2021年平安证券服务客户数突破2000万,连续五年稳居行业第一。

  c· 医疗生态潜力持续释放,打开新增长极

  综合金融是平安连接消费者的基础端,而另一端围绕医疗生态等领域的布局则进一步为平安打开了成长天花板。

  平安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在“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共同富裕”等政策引领下,公司聚焦“大金融资产”与“大医疗健康”,大力鼓励金融科技、医疗科技创新,并将创新科技深度应用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智慧城市”生态圈。

  当前公司已经不仅仅只是定义为一家传统的金融企业,而更多的是通过不断的迭代与重塑,构筑底层科技实力,向医疗健康、汽车等多元领域拓展,形成可持续的业务生态演进。其中围绕医疗生态的布局更是公司的重中之重。

  正如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2020财年年报致辞中所言,"战略创新上,积极部署未来,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我们将从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服务方、支付方、科技五方面加速构建医疗生态闭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实际上,平安在过去30多年发展中,所形成的平台、机制、梯队等也均是推动其能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这一系列因素也深刻作用于当下越来越大的平安这艘巨轮之上,驱动其乘风破浪。

  过去一年,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升级,打造符合有中国特色的"HMO+家庭医生+O2O"模式,通过支付端、自营服务端、平台服务端、及核心医疗科技端协同运作加速落地,金融主业协同效果逐步显现。数据显示,2021年,平安医疗板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赋能超4.3万家医疗机构,惠及约112万名医生及322万慢病患者。截至9月末,平安健康注册用户数突破4亿,累计咨询量近12亿,与18.9万家药店、超4000家医院、约1700体检机构、1800+健康机构建立合作。

  平安深度布局医疗健康生态圈,实际上更多的是以一种长期主义的精神,构建自身的护城河优势,在各大生态所形成的巨大的流量池效应下,能够不断带来交叉销售、业务协同等机会,并以此推动新的增长曲线不断孕育成型,逐步发展扩大。

  当前,公司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圈已经逐步发展成熟,市场需求的井喷也在持续为业绩增长带来动能。随着市场对公司“综合金融+医疗服务生态”模式认知的加深,业绩端成绩不断验证与兑现,平安的估值重塑的潜力也将十分可期。

  3、笔者结语:累计回购38.99亿元,平安将实现价值跃迁

  “价值投资需要长期坚持,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么你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在价投领域巴菲特说的这句话,被许多价值投资者们视作圭臬,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市场稍有风吹草动,或一遇到极端行情出现,往往就会导致不少人仓皇而逃,投资中人们往往很难克服的便是人性。

  早在2020年4月平安股东大会上,一位平安股东曾直白的问:“如果现在买(中国平安)放十年,行不行?”彼时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就曾直言不讳地表示,要短炒平安是不合适的,平安是比较适合价值和长期投资者。

  拉长K线图来看,平安自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很少让投资人失望过,今年来市场市场对其质疑的声音着实多了许多,而平安也在积极通过回购动作释放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在2021年8月26日,中国平安曾公告拟使用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且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均包含本数)的自有资金,以不超过82.56元人民币/股的回购价格回购公司A股股份,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回购期限为一年。而根据近日公司最新公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平安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7776.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0.43%,已支付的资金总额合计人民币38.99亿元(不含交易费用)。据此测算公司按回购下限仍有逾11亿的资金余量,而按上限则有61亿的回购空间。大手笔回购动作之下不仅有助于增强持有股东的信心,同时平安的回购用于员工持股计划,也将有助于激励员工,保障业绩内生增长,助力企业长期稳定经营。

  平安用三十余年实现从无到有,发展成为金融巨擘,公司长期向好的事实得到充分考验。而聚焦其发展的下一阶段,一个更大的涵盖金融、健康、科技等多领域的生态型组织将是对平安发展模式和价值内核的新注解。当下,整个保险行业经历长期的困顿后已经逐渐拨云见日,平安主动改革消除风险,在行业出清步入新阶段,公司新商业生态带来价值跃迁,种种亮点都给平安后续的估值表现带了支撑。

关键词阅读:中国平安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