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发展应可持续
自7月26日上线两周以来,“北京普惠健康保”参保人数已突破100万人,消费者对城市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俗称“惠民保”)的认可度及投保热情依然较高。
整体上看,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已有26个省份、至少1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四大直辖市)推出了专属的“惠民保”,涉及保险产品140多款,累计超93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超100亿元。
事实上,自2015年深圳推出第一款“惠民保”后,经过近6年发展,该产品已经有了较多变化,产品保障范围更广、保障人群更宽、设计更精细、增值服务更多,能够相对有效地对社保之外的医疗支出进行补偿,尤其对中老年群体、带病或非标群体更为友好。
同时,该产品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即:补充基本医保、投保门槛较低、价格亲民实惠、防范大病风险。开源证券人士认为,这一思路将引领“惠民保”发展,并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中逐步取得保障与价格的平衡。
但是,目前多数“惠民保”项目刚刚启动,业务运行还不平稳,风险暴露尚不充分,对于业务模式、保障责任、费率水平、增值服务等仍在探索之中。
一方面,“惠民保”为短期健康险,也就是1年期的产品,是不保证续保的,1年保障结束后要看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决定,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业内对已开展业务的分析中,发现存在保障方案数据基础不足、专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产品管理有待规范、存在盲目抢占市场、理赔不够且存争议等问题。
因此,监管层、业内专家学者都在引导和呼吁对“惠民保”做长期发展规划。
今年5月,银保监会出台《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的通知》,对保障方案制定、经营风险、业务和服务可持续性以及市场秩序等重要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以规范经营行为,防范潜在风险,引导行业坚持市场化原则,理性参与项目承保,确保可持续发展,推动保险业把好事做好。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保险精算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张琳日前表示,“惠民保”的发展是国家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需要,是民众提高健康保障水平的需要,也是保险公司维持市场增量的需要。“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真正提高保障,降低门槛,免赔额再降低;另一方面要注重二次开发。此外,还应保持高现金流、高赔付率、低费用率的模式。
总体说来,对“惠民保”发展做可持续规划,就要通过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切实减轻参保群众的就医负担。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