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6日上线两周以来,“北京普惠健康保”参保人数已突破100万人,消费者对城市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俗称“惠民保”)的认可度及投保热情依然较高。
整体上看,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已有26个省份、至少1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四大直辖市)推出了专属的“惠民保”,涉及保险产品140多款,累计超93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超100亿元。
事实上,自2015年深圳推出第一款“惠民保”后,经过近6年发展,该产品已经有了较多变化,产品保障范围更广、保障人群更宽、设计更精细、增值服务更多,能够相对有效地对社保之外的医疗支出进行补偿,尤其对中老年群体、带病或非标群体更为友好。
同时,该产品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即:补充基本医保、投保门槛较低、价格亲民实惠、防范大病风险。开源证券人士认为,这一思路将引领“惠民保”发展,并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中逐步取得保障与价格的平衡。
但是,目前多数“惠民保”项目刚刚启动,业务运行还不平稳,风险暴露尚不充分,对于业务模式、保障责任、费率水平、增值服务等仍在探索之中。
一方面,“惠民保”为短期健康险,也就是1年期的产品,是不保证续保的,1年保障结束后要看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决定,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业内对已开展业务的分析中,发现存在保障方案数据基础不足、专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产品管理有待规范、存在盲目抢占市场、理赔不够且存争议等问题。
因此,监管层、业内专家学者都在引导和呼吁对“惠民保”做长期发展规划。
今年5月,银保监会出台《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的通知》,对保障方案制定、经营风险、业务和服务可持续性以及市场秩序等重要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以规范经营行为,防范潜在风险,引导行业坚持市场化原则,理性参与项目承保,确保可持续发展,推动保险业把好事做好。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保险精算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张琳日前表示,“惠民保”的发展是国家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需要,是民众提高健康保障水平的需要,也是保险公司维持市场增量的需要。“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真正提高保障,降低门槛,免赔额再降低;另一方面要注重二次开发。此外,还应保持高现金流、高赔付率、低费用率的模式。
总体说来,对“惠民保”发展做可持续规划,就要通过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切实减轻参保群众的就医负担。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