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险四周年:摸索中孕育新机

  相互保险社诞生四周年。

  我们欣喜地看到,首批试点的3家相互保险社如今均已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发展潜力无限。我们同样认识到,我国相互保险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模式仍需在探索和实践中前行。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众惠相互和信美相互的“掌舵者”,看他们给市场交出了怎么样的答卷。

  众惠相互:聚焦医疗健康,深耕细分市场

  “初心不忘,互济为源;共建共治,利在会员。时势造我,见龙在田;忆昔励今,再写新篇。”回忆起相互保险组织在中国起步的这四年,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感慨万千。

  首家相互组织的难题

  《国际金融报》:在经营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和挑战是什么?

  李静:相互制和股份制保险公司差异很大,在法人治理、资本与偿付能力、财务处理、市场规则及日常监管制度体系等方面,均无定式可循,尤其众惠相互作为首家开业的全国性相互保险组织,遇到的新挑战更多。

  相互制聚焦特定人群保障需求,其服务如何真正符合被保人需求,特别是产品开发具有难度。同时,因其“公益、普惠”属性,倡导会员“自发起、自传播、自运营、自获益”,这也让众惠相互产品在市场快速推广环节难度加大。

  “产品更具普惠属性”

  《国际金融报》:相比传统保险公司,众惠相互的优势和特色在哪里?

  李静:相互保险的投保人与所有人身份合一,实现了保险机构与投保人的利益一致。且作为一个互助性保险组织,往往专注于某个特定群体,能很好地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防止逆向选择。

  同时,相互保险的产品更具“普惠”属性,不追求短期效益、没有股东盈利压力,加上信息较对称、道德风险低,核保和核赔的成本费用得以降低,经营成本也更低,可专注发展符合会员长期利益的高保障产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

  健康险占半壁江山

  《国际金融报》:从去年财报来看,众惠相互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已超50%,为什么?

  李静:成立三年来,众惠相互不断加快并完善健康险领域布局,制定了推动健康保险切入国民健康产业、打造健康产业链条闭环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并先后推出多款具有相互特色的健康险产品。

  在“健康中国”战略和“三医联动”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健康仍是未来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板块之一,而相互保险本身的优势与健康险的特点不谋而合。众惠相互也将继续围绕“大健康”领域深耕细作,重点关注特定人群的保障需求,让相互保险在封闭群体、特定场景中发挥优势。

  “相互保险仍大有可为”

  《国际金融报》:目前我国相互保险的保费收入在整体保险市场占比非常低,未来众惠相互的空间在哪里、有多大?

  李静:确实,我国相互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保费收入在整个保险市场占比不足1%。但从全球保险市场发展来看,相互保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当然,相互保险的发展仍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探索、试点、推广的过程。随着我国人民风险意识的提高,政策层面给予支持、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我们相信相互保险会得到充足发展,促进我国保险市场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增强保险市场发展活力,为丰富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增添新的力量。

  未来,众惠相互将聚焦医疗健康领域,深耕细分市场,发现并解决未被充分满足的特定领域、特定人群的特定保障需求,丰富现有保险产品的种类,形成独具优势的风险管理及服务能力,力争做“小而美、专而精”的保险组织。

  信美相互:创新科技赋能,期待政策支持

  “相互制试点已经四年,我感受到了相互制的独特性,特别是以会员为中心的这种独特的理念,它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谈及相互制,信美相互创始人、董事长杨帆信心满满。

  期待监管部门更多支持

  《国际金融报》:经营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与困难是什么?

  杨帆:相互制的会员是公司的拥有者,这决定了相互制公司的一切都应该以会员为中心。但会员们也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举个例子,小明住上海,购买了信美的一款定期寿险,成为了我们的会员。后来我们又推出了重疾险、医疗险,小明也想买,但由于这两类产品受到区域限制,他就买不了。

  作为首家相互制寿险组织,我们希望监管部门对会员这类诉求给予更多的理解,从监管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相互制“冲破”

  保险业两大难题

  《国际金融报》:相比传统寿险公司,信美的优势和特色在哪里?

  杨帆:首先,销售误导在相互制是可以避免的。你要是骗了客户,客户就会把你选掉,因为他手里有投票权,这是制度本身所赋予的权利。其次,理赔难也能很好地避免。争议案件大家共议,情理兼顾,该赔则赔。

  此外,已病人群保障是社会热点,也是传统保险提供保障的薄弱领域。为更好地填补已病人群保险保障缺失问题,信美积极探索与药企、专业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坚持做健康普惠“大”产品,保险不再单单是一份未来保障,而是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用户打造“医+药+费+险”一体化的健康保障。

  机器人人工服务

  替代率达70%

  《国际金融报》:信美作为一家互联网强基因的“轻型公司”,科技如何赋能产品端、销售端和理赔服务端?

  杨帆:信任是相互保险的生命线,透明是维护这条生命线的保险绳,互联网技术则为透明提供了技术保障。

  以理赔服务端为例。一来,我们为客户搭建了全线上一站式理赔服务平台,各环节均可通过信美相互APP或官网完成。其次,去年,我们通过智能机器人,对人工服务的替代率达70%。第三,引入大数据风控技术,提升理赔处理效率,减低查勘费成本。

  今年6月,我们还上线了语音识别功能,帮助客户摆脱打字烦恼。

  疫情期间,信美向全体会员提供免费“抗疫”保障、会员独有爱心救助申请权利、在线视频医生“1+1+1”三重防护服务。而这些服务绝大部分都是在线完成的,再次验证了信美提前布局线上化的正确思路。

  力争三年内实现盈余分配

  《国际金融报》:近期公司针对5万会员发布了盈余贡献单位数,何时才能真正实现盈余分配?

  杨帆:具体盈余分配方案需由董事会拟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经监管同意执行。我们会继续加强业务结构优化,坚持“轻型公司、敏捷组织”,通过科技赋能、数字化应用提升信美经营效能,更快实现盈余分配。

  如果一定要给个时间,我希望能在三年之内实现盈余分配。

关键词阅读:相互保险 国际金融报 保险市场 信美 保险保障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