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逼 保险资管业如何化危为机
开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抑制了保险负债端增长,资本市场动荡影响到保险资产端投资。保险业该如何应对短期挑战,把握中长期机遇?保险资金如何在低利率与“资产荒”之际得到妥善运用?3月26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委会召开2020年第四次疫情研究线上会议,监管部门、保险、银行、证券、研究机构高管及专家共计150余人出席会议,共谋保险业如何化危为机。
推动保险行业变革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中国银保监会寿险部副主任贾飙提出,疫情短期对保险业形成负面影响,长期推动保险业发展变革。面对冲击,一要强化保险产品监管,推动产品创新,严格产品备案;二要规范销售渠道创新,如互联网人身保险等领域;三要做好重点风险防控,在风险处置和日常风险监测上下功夫。他认为,保险业可把握疫情带来的一些机遇,比如,疫情推动人们对保险保障和健康保障的意识提升,健康险未来有望成为保险业增长新引擎。
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徐敬惠观察到,疫情倒逼线上与线下融合新模式形成。他认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方面需要促成业务流程线上化,包括线上重建代理人客户经营价值链,重建险企的代理人管理线,保险公司为代理人提供线上化管理动作和服务保障等。另一方面需要保险公司完善线下基础建设,尤其是在平台、生态、技术、工具、内容等方面提供体系支持。“线上与线下一刻都不能分离,线上效率取决于线下能力,而活跃的前台与强大的中台又互为赋能。”
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把握价值投资机遇
据保险资管业协会会长、泰康资产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段国圣判断,疫情可能引发经济经历技术性衰退,大萧条概率低,给资本市场带来短期流动性冲击,但不改变长期趋势,“短期的市场调整是保险资管机构的布局机会”。
长江养老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罡呼吁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保持穿越周期的自信,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通过有效承担波动风险来获取长期收益。
平安资管董事长万放提示,面临目前“内有利差损威胁,外有资产荒”挑战, 保险资管机构要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他介绍,面对低利率,全球保险公司普遍有三类解决方案:一是拉长久期或增加非标资产,通过牺牲流动性获取相对高收益;二是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投资现金分红稳定的上市公司、发达地区的商业物业、优质的基础设施股权等,通过提升风险偏好,获取超额收益;三是投资境外资产。不过由于当下中国疫情稳定、经济稳定且利率相对较高,国内保险资管公司对拓展海外的做法不太急迫。
他认为,2020年伴随资产大量到期,叠加新增资金、利率下行、信用风险扩散,资产配置压力巨大,保险资金面临的“资产荒”可能更加严重。应积极拓展长久期资产,充分把握保险资管产品新规带来的机会,强化优势。
加强投研能力建设
人才科技缺一不可
宏观环境发生变化,策略也会相应调整。长远来看,保险资管业长足发展靠的是持续不断的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国银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郗永春提出,保险资管业要加强投资研究能力建设,因为“深入研究和独立判断是克服市场恐慌、挖掘业务核心增长点的有效工具”;着眼商业模式创新,构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资产端和负债端要加大协同力度,强化对企业和个人客户的服务能力”;改进并创新体制机制及好的文化,识别人、培养人还要留住人,“行业允许个人品牌和公司品牌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持,成全和支持人才发展”。
针对保险资管业开展研究,保险资管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要求,研究工作要实用化,成果分享要广泛化,市场发声要日常化,研究能力要增强化。
加强人才建设,苏罡深以为然:“未来要将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投入,要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此外,他认为科技同样不可或缺,因为科技可将投资经理的优秀投资能力固化在公司平台体系建设中,未来要借助智能投顾等技术,通过更加细化的客户图谱划分,帮助保险资管行业展业,提升其在大资管行业的地位。
关键词阅读:疫情倒逼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