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将加大对保险公司捐赠行为的监督检查 捐赠保险与正常保险同样理赔

  2月24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的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副局长吉昱华出席发布会,就信贷支持、保险赔付、网上服务等问题介绍了具体情况。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如何做到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是现阶段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银行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政策

  针对外界关注的风险问题,叶燕斐认为整体可控。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以及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机构加大了风险的化解力度,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比较充足,拨备覆盖率也很高,完全有充裕的能力化解风险和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

  他建议金融机构辩证地看待风险。“绝大多数企业的基本面良好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受疫情影响是暂时的。现在帮助企业就是帮助银行自己,就好像医病一样,不能让轻症拖成重症,重症拖成危症,而一旦进入重症或危症阶段,再救回来就很难了。所以帮助企业要尽早,能早贷尽可能早贷,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

  对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有些国有银行决策链条较长、反应不过来,有些基层银行实施细则不到位、不知道怎么做的问题,叶燕斐认为基层银行首先要解除顾虑,其次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他表示,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个人,可以调整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根据商业银行法,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只需遵循监管大方向来组织实施具体的政策、细则,无需等待监管部门的实施细则。只要银行认为企业没问题,证据留在那儿,上级部门不会问责,监管部门也不会事后追责。银行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政策,根据实际需要,受疫情影响多长时间就延多长时间。

  这其中,调动基层分支银行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叶燕斐表示:第一,作为金融机构,上级部门要给予分支机构充分的信任和授权,因为一线的基层网点的客户经理、分支银行的行长是真正了解企业和客户情况的人。

  第二,合理考核。基层的客户经理、分支机构的行长们也承担了很多指标,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小微企业的指标权重可能要再提高一些,适当降低风险方面的考量。

  第三,要给基层机构配足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科技资源,要打仗总要有“弹药”,没有资源就没有办法打。

  第四,要尽职免责。只要基层网点尽到相当的责任就要给它免责,这其中企业的贷款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企业是否是诚实守信的企业;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市场、有订单;三是银行贷款是否真正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非违规流向房地产、资本市场。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大原则,能免去的责任尽可能给基层网点免去。

  第五,要适当提高不良的容忍度。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状况在变差,不良贷款维持原状是不现实的,上级部门和监管部门应提高对不良的宽容度。

  第六,即使发生了不良贷款,现在银行的拨备和资本都很充足,因此可以鼓励金融机构自主核销一部分,这样也会把不良率降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为加强金融服务,各家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线上业务。叶燕斐指出,做好线上业务,金融机构要增强自身硬实力。一是小金融机构要在分清权利和责任的基础上,与有公信力的公司加强合作,提高金融科技的支撑能力;二是要完善制度和业务流程,使之能够适应线上办理业务的需要;三是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互动,加强数据共享。

  保险业完成疫情相关赔付超7500万元

  吉昱华介绍,截至目前,财产保险公司与疫情相关的赔付金额为2460万元,其中涉及一线医护人员的赔付金额为657万元

  人身保险公司共赔付与疫情相关的出险客户795人次,赔付金额5174万元,其中属于赠险项目下的赔付3320万元,占比64%;赔付一线医护人员338人次,赔付金额3078万元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向抗疫一线人员捐赠保险,截至目前全行业累计捐赠保额共计11.58万亿的保险保障。

  “保险机构做出捐赠之后,切实遵守中国银保监会的相关规定,把捐赠保单与正常保单同样管理和理赔。在实践中的确也出现了一些如因捐赠过程中受捐面积很大,一时联系不上受捐对象的情况,也有投保单位不能第一时间把投保名单提供给保险公司的情况,还包括医护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去签合同的情况。” 吉昱华表示,对这些问题保险公司和相关方面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同时银保监会也考虑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相关监管要求。

  吉昱华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各保险公司按照监管要求,从快速理赔、方便理赔、主动扩展保险责任等三个方面着手做好保险理赔服务,目前共有68家财产保险公司通过扩展产品责任等方式开发了600多款保险产品;70家人身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的前提下,把1210款产品责任范围扩展到新冠肺炎,惠及大量保单持有人。

  对于广大消费者关心的理赔时限问题,吉昱华表示,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都希望能够提高理赔时效性,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不同公司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有差异,理赔时限也不尽相同。不过,一旦监管部门发现理赔中出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金融支持体现在四个层次

  彭立峰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主要体现在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利率非常优惠且有财政贴息。但他表示:“3000亿元再贷款是救急的、救命的,所以它的支持范围是非常严格的,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窄的。”

  为确保专项再贷款资金用于疫情防控领域,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目前央行已经同有关部门对于疫情防控资金的使用建立了全流程监控。在彭立峰看来,全流程的监控重点是把好三道关:第一是把好重点企业名单关;第二是把好优惠贷款的发放关,银行跟踪监测贷款运用情况,人民银行建立电子台账,财政部门也会对贴息情况进行监督;第三是把好整个流程的审计关,审计部门全程参与监督。

  另外,对于一些原来不生产防疫物资、现在转产国家急需医疗物资的企业,彭立峰表示,这些企业可以申报全国性或地方性重大企业名单,如果进入名单,就可以纳入专项再贷款支持范围。

  第二个层次是对企业现存的债务进行接续。“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现金流受到影响,且企业的债务存量较大,每个月都有上万亿元的债务到期,这时候如果要企业还款可能导致其资金链断裂。”彭立峰说,因此央行等五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明确,对于因为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企业,银行要给予展期或续贷,以缓解迫在眉睫的还款付息压力。

  不过对于市场担心的企业债务问题,彭立峰认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比如餐饮、旅游企业的债券规模占全市场融资规模比重不高,目前在1%左右,不会推高整个债券市场的违约风险。同时,疫情发生以来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超预期投放流动性,债券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债券融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企业接续债务。央行还设立了“绿色通道”,提高受影响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发债效率,有利于缓解企业再融资压力。

  第三个层次是进一步加大信贷增量支持。如今,全国疫情防控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也在抓紧复工复产,这就意味着,企业要采购原料、发工资,不仅存量债务需要接续,还会有新增资金需求。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彭立峰介绍,央行会发挥普惠性政策工具覆盖面广的优势,激励银行向企业提供增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费用。

  第四个层次是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效率。彭立峰表示,在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考虑到小微和民营企业相对比较弱势,政策执行方面会有针对性地向其加大倾斜力度,通过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提高资金支持的质效,资金支持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同时也要求银行简化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提高服务效率,使企业能够尽快尽早地取得资金。

  与此同时,彭立峰还强调,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稳定,金融机构运行正常,中国金融体系在应对风险方面具备较强韧性。而投资者也认为这次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不会影响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同时,疫情过后经济还会出现补偿性的增长,这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和底气所在。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