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8家险企创5520亿营收:“开门红”分化 健康险受宠
进入2020年,原本高歌猛进的保险板块却未能延续2019年的上攻势头。春节前后,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如其来,打乱了保险行业原本应该风风火火的“开门红”节奏。
日前,各大险企陆续公布了1月保费收入,里面又会给予市场怎样的讯息?
开门红效应分化
通常来说,“开门红”对每家险企都是全年最重要的创收期,有些险企一季度“开门红”的保费甚至可占全年的40%以上。往年的“开门红”时期,也是保险代理人和业务员拜访客户最为密集的时期。
2019年,保费收入的增长给各家保险公司的财报形成有力支撑。然而,在今年公共卫生事件的阴云之下,随着春节期间居民出行的持续减少,各地交通管制,使得今年的开门红格外不同于以往。
智通财经APP梳理各大险企公布的数据,寿险方面,国寿(02628)和新华(01336)表现较为亮眼,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寿1月总保费收入达到1935亿元,同比增长22.6%。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1月总保费的高增长是再度在去年1月高达24.4%的增速上完成,基数高因此含金量较高。
这与国寿早在去年10月便开始布局开门红以及中期年金为主的产品策略分不开。当前国寿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开门红任务,目前主打长缴储蓄型年金,相对其他公司国寿“开门红”业绩较为确定。
而增速更为亮眼的是换帅过后的新华保险,对于2020年开门红增长的诉求明显加强,公司于2019年开启二次腾飞战略,重振银保渠道,趸交贡献保费增速。由其1月保费收入增速超预期可以看出,新单的强劲增长亦值得期待。
除了国寿、新华和中国太保(02601)以外,其他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场普遍认为,1月末至2
月份春节假期延长,叠加卫生事件影响,寿险公司代理人增员和拓展业务的活动受到较大限制,鉴于目前互联网保险渗透率仍然较低,新单增速还是会有所放缓。
财险方面,公共卫生事件对于产险保费的影响较小,且车险赔付率有望降低。1月内的事件通过拉低新车销量来短期抑制车险保费,但可促进意外健康险保费增长,对其他非车险影响很小。
整体来看,尽管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市场销售策略和业绩变化较大,各公司份额占比有相对较大的变动,但行业内整体竞争格局稳定,未发生较大变化。
健康险或受青睐
据证券时报报道,不少地区尤其是湖北的民众,主动咨询和购买保险的人士在增加。针对这次公关卫生事件可以赔偿或给付的险种主要是寿险和健康险,而医疗险是健康险的重要组成。“每一次大疫情过后,都会出现投保率增加的现象。”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表示,2003年的非典就让保险行业的投保率增加了。
尽管公共卫生事件对于代理人的增员和业务拓展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事件的趋势逐渐明朗,社会公众活动量逐步恢复正常,对于保险的需求有望迎来前期抑制后的迅速增长。
而事后,居民的保险意识和保险需求有望大幅提升,长期来看,健康险的需求和销售将会有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更加凸显保险行业互联网化的重要性,从前端销售到代理人培训再到后端理赔,金融科技运用程度高的公司受到的负面影响将更小。近日来,港股市场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06060)脱颖而出,成为内险股节后表现较为靓丽的“黑马”。
由港股内险板块的涨跌幅来看,众安在线一骑绝尘,在板块内个股一片下跌中,跑出了年初至今涨幅18%以上的好成绩。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众安在线公布1月份保费收入为14.85亿元,同比增长62.3%,其增量主要来自于短期人身险,易于理解的保险条款、网络销售以及线上化投保操作为其销售带来了便利性。
尽管目前险企的保费收入仍然受到一些短期干扰因素影响,但依然不改随着国民健康意识增强,保险配置需求逐渐加强,行业整体受需求驱动而长期向好的逻辑。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