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业务回暖 2019年1-5月平安人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7%
金融界保险频道6月21日讯 近日,5家上市险企公布1-5月保费收入数据,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216亿元、2650亿元、1164亿元、661亿元、5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3%、8.69%、5.39%、1.82%、9.49%。
“保险业开展了很多年的“开门红”,平安是最早先做起来的,各家公司后来纷纷做。但是,今年我们没有搞“开门红”,我们顺应“保险回归保障”的指导思想。”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当在昨天举办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据介绍,截止5月末,平安人寿保费收入2649.6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代理人的渠道增长了7.5%,达到了2357.9亿元。主力长期保障储蓄型产品在个险新单保费中占比达39.3%,较2018年同期提升5.9个百分点。平安人寿主力保障型产品平安福,已累计为客户赔付近106亿元,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有效的保险保障。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当
谈到前5个月寿险业务回暖现象,丁当表示,除了受益于自身主动调整产品策略、回归保险保障发展的策略以外,行业近期的保费回暖也得益于以下两点:
1、保障型产品确实切合当下保险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了保险消费的上升
丁当表示,社会对于健康问题和养老问题的关切和保险意识的不断上升,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动力。这几年来,尤其是老百姓关心重疾险到了整个历史最高水平,重疾险已经成了刚需保险。从重疾险延伸出去,养老、保障性的产品会陆续成为老百姓刚需的计划中。丁当认为,老百姓认可保险,认可重疾险,与国家政策的不断优化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国家支持保险行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保障型产品的不断开发和险资配置向民众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投入。另一方面,在严监管的环境下,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去除行业糟粕,规范市场行为,让行业发展环境得到净化,引导行业健康稳健发展。从中长期来看,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对行业和平安自身发展都有非常好的环境指引。
2、除了行业自身发展,保险业的潜力发展空间巨大
丁当表示,个人对保险业的发展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第一,我国的保险深度,也就是人均的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即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是4.6%的水平,相对于英国的9.6%,美国的7.1%,日本的8.6%,几乎是人家的一半,增长空间非常大。
第二,中国是亚洲国家,亚洲国家的风险厌恶度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自身文化上,对自己生命的看重,包括未雨绸缪的思想,也对保险十分看重,这对保险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第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包括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很多人认为社会进步发展,可能风险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降低。原有的风险可能会消失,但是随着新技术、新经济发展模式,好多新的风险会不断发生,这需要保险行业利用保险职能和技术,跟这些新的需求进行匹配,来创新出新的产品。
丁当表示,我们行业还是有一点因循守旧,老是抱着以前传统的风险产品,守在这些上,创新还是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空间的延伸。比如,整个人类社会进入到虚拟环境里,包括物联网的产生、5G的产生等等,都会产生新的风险。平安下一步的工作也是要积极研究这些新的风险,让保险保障跟这些新的风险匹配,产生新的产品,做这方面的工作。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