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保险谨防三大风险 监管提示:避免冲动消费

  近年来利用网站销售假保单进行保险欺诈及信息盗取的行为屡见不鲜,网络投保引发的纠纷也时有发生,消费者在进行网络投保时也需保持一定的谨慎。由于网购保险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助程度很高,因此,投保还需注意掌握一定的技巧与细节。

  网购保险谨防三大风险

  随着互联网与自媒体的普及,网络平台投保、微信投保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依赖。就像网购日常用品一样,不少保险公司的常规产品以及相关信息也都可以通过移动端轻松购买和获取。可以说,“保费便宜,投保便捷,信息丰富”,这是许多投保人选择网络投保或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保险信息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投保及信息传播方式也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一定的风险。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产品宣传内容不规范、营销人员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虚假营销信息甚至进行欺诈等行为屡见不鲜,因网络投保引发的纠纷也时有发生。近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再度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相关风险意识,谨防被“套路”。

  风险一:产品宣传藏忽悠

  目前互联网保险险种主要涉及电商类保险、旅行类保险、车险、意外险、健康险,以及一些场景创新类产品(如航班延误险、退货运费险等)。有的保险公司为片面追求爆款、吸引眼球,存在保险产品宣传内容不规范、网页所载格式条款的内容不一致或显示不全、未对免责条款进行说明、保险责任模糊等问题,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解。

  监管提示:在互联网平台购买保险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建议保险消费者:一方面要主动点击网页上的保险条款链接,认真阅读保险合同和投保须知,了解保障责任、责任免除、保险利益及领取方式等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不要望文生义,如果有疑问,及时咨询保险公司客服。

  风险二:不法行为鱼目混珠

  在互联网保险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虚构保险产品或保险项目,假借保险之名进行非法集资,或承诺高额回报引诱消费者出资;或冒用保险机构名义伪造保单,骗取消费者资金。

  监管提示: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风险保障,而不是提供高额投资回报。建议保险消费者首先要合理评估自身需求,选择符合自身保险保障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其次,在网上投保后,可通过拨打保险公司统一客服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或前往保险公司柜面等方式核验所购保单的真实性。最后,要提高警惕,不盲目相信高收益宣传,不随意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信息,自觉抵制诱惑,谨防上当受骗。

  风险三:“自媒体”营销误导

  随着传播手段的丰富,当前,包括互联网站、应用程序、博客、微博、公众号、朋友圈等在内的自媒体平台已成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以及保险从业人员展示公司形象、推介保险产品、介绍保险服务、普及保险知识、宣传保险理念的重要渠道。不过,由于自媒体渠道的参与门槛低、发布主体多、信息审核弱、转发传播快,已成为保险销售误导、不实信息传播的高发领域,严重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大量保险消费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风险隐患由此产生。

  监管提示:目前,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的误导信息主要有:

  饥饿营销类:宣传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限时销售,如使用“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用语。

  曲解条款类:故意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

  消费者在接受自媒体渠道发布的销售信息时,应注意分辨上述误导手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冲动消费。不要轻信,更不要盲目转发,如有疑问,可向相关保险机构咨询或向监管部门反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还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保险产品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消费者应当树立科学的保险消费理念,通过正规渠道充分了解保障责任、保险金额、除外责任等重要产品信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保险产品。在享受保险服务过程中,如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拨打银保监全国统一接待电话12378进行投诉反映;如遭遇了以保险为名实施的诈骗,应尽快通知开户银行和保险公司,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阅读:保险产品 智尊 网购 保险消费者 保险中介机构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