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晚间,中国太保(601601)发布2018年保费收入公告(未经审计)。
公告数据显示,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期间,中国太保实现原保险业务收入合计3199.44亿元,同比增长14.6%。
其中,中国太保旗下子公司太保寿险实现原保险业务收入2013.43亿元,较2017年增长15.7%;子公司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业务收入1186.01亿元,较2017年增长12.8%。寿险业务的扩张速度明显快于产险业务,成为中国太保原保险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先来看寿险业务,《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中国太保2018年寿险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中,主要销售渠道来自个人客户业务,占寿险业务比例超过96.5%,团体客户业务占比不到3.5%。而个人寿险业务中,代理人渠道的贡献超过94%,由此看来,其个人寿险业务仍主要依靠代理人渠道进行销售。
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累计实现原保险业务收入1826.93亿元,其中“新保业务”为467.04亿元,仅占代理人渠道销售的25.6%,剩余74.4%的原保险业务收入全部来自于“续期业务”。
据了解,“新保业务”指的是在当年新签订的保险合同,“续期业务”指的是此前签订的保险合同在当年继续缴费。
值得注意的是,太保寿险在2018年由代理人渠道获得的“新保业务”原保险业务收入,较2017年下滑5.6%。
对于下滑原因,有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主要是产品类型转型,件均保险费下降,其次是新增代理人员减少。这也说明保险公司不能再依靠人海战术来提升保费收入了。保险公司要想继续提升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其他渠道的销售能力。
再来看产险业务方面,中国太保2018年产险业务的原保险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车险业务,累计获得879.66亿元,占产险合计的74.2%。同时,车险业务原保险业务收入在2018年的增速明显放缓。


- 【热点题材】2025AI盛会即将召开,这一方向(人工智能题材)或将迎来重大机遇
- 药品集采“反内卷”!质量优先不再简单低价中标,或带动医药板块稳步向上
- 清华大学团队在EUV光刻材料上取得重要进展,为下一代EUV光刻胶开发提供可行路径
- 创新药目录加快调整,商业医保助推产业链迎政策红利
- 海南封关时间正式确定,免税旅游概念再迎价值重估机会
- 2025-2030年中国基孔肯雅热药物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18%
- 人工智能带来历史性变革,未来十年工业母机将迎来发展关键期
- 供需两端多重因素共同推动,钨精矿价格屡创历史新高
- 长江存储实现首条全国产化的产线,上游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企业受益
- 超43亿!“史上最挤暑期档”拼出“好成绩” ,电影市场持续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