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人寿“缩水式”增资尘埃落定 多项问题亟待解决
1月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开披露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公告。公告显示,吉祥人寿将注册资本从23亿元增加至34.63亿元。
吉祥人寿的增资方案终于尘埃落定。
1月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开披露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祥人寿”)增加注册资本的公告。公告显示,吉祥人寿将注册资本从23亿元增加至34.63亿元。
但还来不及高兴,1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人身保险产品近期典型问题的通报》(下称“《通报》”)中,吉祥人寿被两次点名。
增资“缩水”
公告显示,此次吉祥人寿将注册资本由23亿元增加至约34.6亿元,增资额度约为11.6亿元。与2018年9月19日曾披露的方案并无二致。
不过,与2018年2月13日、2018年4月27日披露的增资方案相比,如今的增资金额少了约6.9亿元。当时的计划是将注册资本金由23亿元增至41.5亿元。
虽然前后给出的增资方案均不涉及引入新股东,但现有股东的认购股数有所差别,导致最终的持股比例有细微差异。其中,原计划参与认购的湖南嘉宇实业有限公司、湖南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海方投资有限公司、湖南泽颐贸易有限公司、湖南巴陵建设有限公司最终均退出认购。
另外,上海潞安投资有限公司、中联重科(000157,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柏加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认购份额未发生变化,湖南汇鸿经贸原本前后均不参与认购,其余3家股东认购份额则都有所减少。
经记者梳理,此次增资完成后,股东座次发生了一定改变。其中,湖南财信投资持股33%,仍为吉祥人寿第一大股东;上海潞安投资增持1.82%,持股18.34%,上升为第二大股东;长沙先导投资则减持2.49%,持股14.9%,降为第三大股东。
针对增资案获批后的情况,吉祥人寿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正按规定走章程变更等后续流程。
多项问题缠身
现实很残酷,增资方案终获批的吉祥人寿本该松一口气,但紧接着第二天,银保监会发布《通报》,吉祥人寿被点名两次。
1月10日,银保监会结合近期监管备案中发现的典型问题,主要通报了产品方面的六大问题。《通报》显示,个别公司存在自查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如招商仁和、弘康人寿、吉祥人寿、中意人寿等未按时报送自查整改报告,或整改进度安排不当。
同时,《通报》称,部分公司在产品停售环节缺乏必要的产品停售全流程管控,如吉祥人寿一年前即已停止销售的某产品,被媒体报道仍有相关产品宣传介绍,显示为可购买状态,公司对产品销售宣传行为的管控存在明显疏漏。
除了“新忧”,吉祥人寿还有许多“旧虑”。吉祥人寿成立于2012年9月,成立至今尚未盈利。据记者梳理,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吉祥人寿累计亏损高达14.5亿元。
此外,偿付能力更是堪忧。从近期偿付能力报告来看,吉祥人寿自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已连续四个季度踩监管红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在100%以下,2018年第一季度一度下降至历史最低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78.87%。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也降至C级。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吉祥人寿偿付能力方面屡踩监管红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况。而偿付能力较低也可能是其急于增资的主要原因。
频繁的人事变动,也使吉祥人寿举步维艰。2016年7月,吉祥人寿首任董事长胡军调任湖南省金融办,原总裁周涛成为临时负责人。2016年10月,周涛获批成为吉祥人寿董事长。2018年4月,吉祥人寿发布公告称,周涛因工作原因提出辞职。2018年7月,黄志刚成为吉祥人寿的董事长。在黄志刚上台后,推动了增资计划。
对于此次增资获批,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增资后能否改善经营状况,还要看吉祥人寿的后续发展。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