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安民回归渤海人寿 袁长清出任国寿财险董事长
1月3日,截至记者发稿,银保监会公布了21则任职资格批复,涉及公司董事长、董事、审计人等多种职务。
新年新气象,保险行业也迎来了一批新高管。
1月3日,截至记者发稿,银保监会公布了21则任职资格批复,涉及公司董事长、董事、审计人等多种职务。
其中,闻安民被核准担任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人寿”)董事长;袁长清被核准担任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寿财险”)董事长。
闻安民回归渤海人寿
1月3日,银保监会公布一则任职资格批复称,核准闻安民担任渤海人寿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在2018年9月份,渤海人寿曾发布公告称,经渤海人寿第二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汤亮不再担任渤海人寿董事长。随着闻安民的到任,渤海人寿的董事长席位正式补足。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渤海人寿的注册资本为130亿元,其第一大股东为渤海金控,持股比例为20%,而渤海金控的母公司则是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也就是说,渤海人寿为海航集团的孙公司,是“海航系”的成员。
闻安民拥有多年保险从业经验,既是保险老兵,也是渤海人寿的老将。
公开资料显示,闻安民曾先后担任泰康人寿总公司团险部总经理、西安分公司总经理、总公司团险部总督导等职务。
2009年,新光海航人寿开业,闻安民随即出任了该公司董事长一职。在2018年10月海航集团通过股权转让正式退出新光海航人寿之前,渤海人寿与新光海航人寿一直被看作是海航集团的两颗重要的保险棋子。
基于股东的关系,早在2015年,闻安民就曾出任过渤海人寿的总经理。直到2017年初,渤海人寿曾披露董事会审议信息称,同意免去闻安民总经理职务,聘任赵默担任公司总经理。
不过,据媒体消息,当时闻安民并未离开海航系统,而是就任渤海人寿第一大股东渤海金控的副董事长。
关于此次人事批复,渤海人寿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公司按照整体战略发展需要和行业监管政策,依照公司章程进行董事长的严格选拔和审慎聘任,以确保任命能更加有利于公司推进战略布局、强化风险管控、提升创新能力。在既往发展期间,渤海人寿运营整体平稳健康,转型发展成果显现。此次新任董事长的就职,相信能够带领渤海人寿实现更加稳健的发展。
新任董事长得到批复,渤海人寿之后的发展会朝什么方向变化?
渤海人寿相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2019年,渤海人寿将继续深化保障型产品的价值实现,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以创新促发展,持续推动公司的转型升级。
袁长清出任国寿财险董事长获批
同日,银保监会网站也公布了袁长清担任国寿财险董事长任职资格批复,批复文件的落款日期为2018年12月18日。
2017年7月,袁长清就已出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袁长清1961年出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1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1985年进入中国工商银行,曾任新疆区分行、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总公司党委组织部长兼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等职;2008年11月进入中国光大集团,先后担任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等,期间兼任光大证券董事长等职;2015年4月进入中国农业银行,出任党委副书记,6月当选农业银行监事长。
在分析人士看来,袁长清在“掌舵”之后,或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目前,商车费改不断深化,车险保费与以前相比整体下降,车辆增加放缓导致车险增速下滑,财险行业发展面临不小的压力。数据显示,2018年前11个月,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达10628.76亿元,同比增长12.08%。不过,2018年各月度财险保费收入持续呈下滑态势。从11月份单月来看,财险公司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98.67亿元,同比增长仅5.49%。
此外,财险“老三家”市场份额依然牢不可撼,马太效应显现,国寿财险的发展面临内外压力。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