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资管新规下 智能投顾是科技赋能金融的典型应用

  金融界网站9月27日讯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石景山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今日在北京保险产业园召开。本次论坛以“资管新规下银行保险业的发展与机遇”为主题,云集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业、高校的近五十位国际国内金融业精英代表,共同就金融扩大开放与保险业改革的相关热点议题进行研讨,为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图为: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和

  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和参加本次论坛,并发表了题为“资管新规背景下的银行保险未来的发展”的演讲。王和表示,金融终将从一个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个更技术的平台,金融的技术属性,科技赋予金融以更高的效率,以更大的可能,而在资管领域,智能投顾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应用,但是在智能投顾的背后也需要我们思考更多问题。

  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和:今年3月份,监管部门发布了资管新规,资管新规尽管去年已经发了一个征求意见稿,但是最终新规发布了之后还是引起了市场不小的震动。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总的来讲觉得要按照资管新规来执行,从实际的层面看还面临着比较多的挑战。我觉得这正是资管新规的一个诉求所在。

  我们怎么去看资管新规?从面上来讲,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资管新规出台的大背景。资管新规是在去年3月份人大决定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重构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背后是有它的逻辑基础的,而之后出台的一系列规定都是符合这个逻辑基础的,或者说顺着这个逻辑基础展开的。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也学习借鉴了很多西方的经验、技术、理论,但是走到今天,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所以,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说,我们要重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我觉得这就涵盖了要重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秩序。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为了谁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我们就难以理解改革以及改革背后出台的一系列措施。这是从面上理解资管新规出台的背景。

  第二,怎么理解保险在资管新规开启的全新时期,它的地位和作用。 资管新规出台之后,方方面面发了很多文章,专家学者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但总的说法就是保险影响的相对少,而且是相对利好。我部分同意这种观点,监管体制改革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诉求,就是要重构中国国民财富管理的秩序和结构。

  过去国民财富管理的秩序和结构,事实证明是需要我们做一些反思和调整的。未来银行、保险、证券怎么服务于国民财富的管理,怎么让广大老百姓更好的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同时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就像姚会长讲的,我们要高度关注风险问题,比如老龄化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怎么看居民的财富管理,怎么看保险在居民财富管理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我的基本观点是保险将在未来居民财富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一点可以从全球的实践得到证明。通过全球的实践可以看到保险在居民财富管理中的占比大概要占30%以上,而中国目前只是5%—10%之间。

  保险在居民财富管理上具有三大特点:

  1、双向思维特点。不仅仅着眼于财富增值的管理,更要考虑可能面对风险过程中的财富损失。

  2、保险具有长期性的管理。尤其是人身保险,人身保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诉求是基于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

  3、保险的财富管理具有代际管理的特点。这三个特点将在未来的国民财富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要推动保险在中国国民财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今天不想谈很具体的资管新规出台之后对于保险的资产管理将产生哪些影响,主要从五个方面谈一谈我们如何站在更高层次理解资管新规,进而理解监管体制改革背后的逻辑和诉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所以我给的题目叫正本清源,回归大道。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保险是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者,这个话是天经地义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曾几何时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大家可能还记得两年多前举牌的风波,学界和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既然资金进了保险公司,就是保险公司的资金,所以保险公司的举牌就是企业的经营行为。但是另一种说法是资金的属性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不能够太任性。

  保险是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者,所以背后应该遵循的古训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特别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资金是要为被保险人养老送终的。所以,忠人之事我们要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

  第二,保险的本质是分散和降低风险。保险跟其他金融板块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保险是处理,非转移,其他的金融板块更多的体现的是转移概念,保险更多是对风险的管理,这是保险有别于其他金融板块的灵魂所在。保险是通过“池”的原理来实现的,也就是说,通过保障资金池的方式来平滑、来对冲、来消融风险。所以,保险的资金管理对于“池”的理解要有自己的认知。

  2、对于刚性的问题,保险对于风险的管理,尤其是对于被保险人对于未来风险不确定性预期刚性的确定的管理,应该强调它的“刚性”特征。也就是说,保险必须给被保险人实实在在的保障,让被保险人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能够有预期,能够有一个安宁的生活。

  3、“长期”是保险经营的关键期词。这一点是保险经营最需要的特质。保险经营中最需要的一个特质是对时间的敬畏。保险是一个“池”的概念,是一个基于长期的回归的概念,所以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荣辱不惊。前两年保险资管领域有一个说法叫“资产荒”,因为找不到跟它的负债匹配的资产,所以它“荒”。我当时就说过资产从来就没有荒过,荒的是你的心。当你的心荒了,你对于资产管理、投资以及价值投资这些理念淡漠了、荒芜了,才会出现所谓的资产荒。

  4、敬畏、遵循并回归“周期”。周期,尤其是风险周期,是保险经营的一个最重要的逻辑基础,但有的时候我们往往把这个周期当成技术来看待,其实周期不仅仅是技术,周期更是文化。人们不是不能够意识到周期的存在,而是有的时候往往是在当下不能把握好。所以,古人才说“去人欲,存天理。”

  这一次资管新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提出了智能投顾的概念。金融终将从一个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个更技术的平台,金融的技术属性,科技赋予金融以更高的效率,以更大的可能,而在资管领域,智能投顾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应用,但是在智能投顾的背后也需要我们思考更多问题。金融的本质是认知科学,而认知科学的本质是计算科学,当我们终将迎来以大数据、以AI为代表的时代的时候,的确需要重新思考认知科学的变化对于金融的影响。

  这项科学将被三个方面影响,数据、算法、算力。谁能够拥有数据,谁能够构建出所谓的算法,更重要的是谁拥有更强的算力,将决定谁可能拥有更多的未来。所以,我们一方面科技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投顾对于金融、对于资产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背后可能带来的问题,因为背后有一个很显然的现象,它会产生资本富集效应,也就是说,谁拥有更多的资本,谁就可能拥有更强的智能投顾能力,进而就能够在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拥有更强的地位。所以,面向未来算力即权力。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怎么看金融科技的问题?所以我才说金融科技要且行且珍惜。因为科技最终的目的是福祉于社会、福祉于人类,而这个福祉应该是普惠的,我们一定要很好的去理解。

  今天讲的是资管新规,细细的研读资管新规,你会发现背后讲的是投资老理。讲的是为了谁、怎么做这些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说讲的是初衷的问题。所以,真正要理解资管新规,要践行好资管新规,我觉得还是要不忘初心,要回归大道。中国人讲道理,道在前,理在后,道不在,理何堪。所以,这些年我们更多的讲的是理的层面的问题,但渐渐忘了道的问题。我们做资管为的是什么?做资管肯定不是为了资管机构有多少大的发展,有多少盈利,而是为了我们的受托人,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叫成人达己。佛家有一句话,你把别人渡到了彼岸,蓦然回首,你已然在彼岸。这就是我要跟大家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关键词阅读:王和 资管新规 智能投顾 科技赋能 金融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