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上半年增资超180亿元 发展压力依然较大

  增资频率以及增资额不断创新高,这些公司到底是在忙于摆脱眼前的困局,还是真的想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严监管还在持续,作为抵抗风险、谋求转型发展最直接的工具,增资在近三年来成为很多保险公司最青睐的方法。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2家保险公司发布了增资申请公告或增资已获批复文件,合计增资额高达315亿元。其中,有11家保险公司的增资申请已经获得批复,增资金额超过180亿元,个别公司上半年两度增资。此外,还有5家保险公司获批发行了250亿元债券。

  增资频率以及增资额不断创新高,这些公司到底是在忙于摆脱眼前的困局,还是真的想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11家保险公司增资如潮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11家保险公司分别进行了增资,增资额分别为:中邮人寿(50亿元)、大地财险(46.9亿元)、交银康联(30亿元)、长江养老(15.54亿元)、泰康养老(14亿元)、泰康在线(10亿元)、太保安联(7亿元)、华泰人寿(5亿元)、瑞泰人寿(1.8亿元)、信利保险(0.7亿元)、众安在线(0.3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中邮人寿增资次数最多。半年不到,增资两次,第二次增资量为65亿元,目前还在等待银保监会批准。而中邮保险自2012年以来,连续六次增资。中邮人寿在中保协官网发布公告称,拟增加中邮人寿注册资本金至215亿元,总股份增加至215亿股。

  大地财险和交银康联人寿紧随其后,增资额分别为,46.9亿元、30亿元。其余8家险企,增资额度合计54.3亿元。

  在今年增资获批的保险公司中,不少险企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资本金压力。如交银康联人寿,该公司2017年偿付能力为175%,较上一年度下降97个百分点。

  对此,交银康联人寿在年报中称:2017年实际资本较2016年增加3.4亿元,最低资本上升8.2亿元,偿付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业务的快速增长,带来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的相应上升。交银康联人寿表示,为了满足监管对于偿付能力的要求,并支持公司持续稳健地发展,股东将对公司补充资本金。

  拟增资的保险公司还有国寿财险,本报记者获悉,国寿财险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公告称,拟将公司资本金从150亿元增加至188亿元。其中,国寿集团增资22.8亿,国寿股份增资15.2亿,分别持有国寿财险60%、40%股权。增资后,双方持股比例保持不变,无新增股东。这些增资事宜还需中国银保监会批准。

  增资多样化

  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而言,股东直接投资仍是融资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融资渠道已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目前,保险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有股东增资、盈利累积、发行债券、保单证券化等几种方式。近期,中英人寿(25亿元)、人保寿险(120亿元)、农银人寿(35亿)、幸福人寿(30亿元)、中再财险(40亿元),五家公司利用债券“补血”,共计获批发行债券250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实施增资的原因较多。对于有些公司来讲,如果其目前的偿付能力比较充足,那么增资的一个考虑是基于业务发展上的考虑。

  而另外一些公司增资则是为了转型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业务下滑的比较厉害,可能还会面临退保。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公司的现金流就会承压。

  朱俊生表示,最希望保险公司以内生的补充方式增资,比如,公司有盈利,其留存部分可以转换成“公积金”。而随着业务的发展持续自我来补充,逐渐就会减少对外界的依赖。不过,现阶段,这样的要求对保险公司而言还很难实现。

关键词阅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中英人寿 财险 中邮 交银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