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礼:发挥保险核心功能 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摘要
行业应抓住保险科技创新的机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推进产品创新、服务提升和成本管控,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保险科技,加快开发小额、低价、简洁、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发展普惠金融。


(资料图)

  作者: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 周延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拓宽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随着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保险业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保险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有了更加明确的导向。利用保险的保障功能助力实体经济各个环节,保险资金已成为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保险业是非常务实和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板块。以财产险为例,无论是工程保险、海上保险,还是责任保险,都是围绕实体经济生产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展开。

  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在改善民生方面,尤其是农业保险,进入发展“快车道”,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2017年,农业保险为2.13亿户次农户提供了风险保障金额2.79万亿元;支付赔款334.49亿元,增长11.79%;4737.14万户次贫困户和受灾农户受益。

  保险业积极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的独特优势。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保险资金助力钢铁、煤炭等行业加快转型发展和实现脱困升级,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降杠杆和市场化债转股。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本性和股权性投资,提升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韧性。

  保险业护航“一带一路”建设,助力重大战略。通过保险的手段,帮助解决企业“走出去”的后顾之忧。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员财产安全、保障责任风险、保障船舶货运等方面,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同时,加大产品研发和引入的力度,搭建国际业务保险产品库,尝试国际化产品创新。

  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保险的核心功能,降低、分散和转移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法律责任以及信用等风险。放眼未来,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一定要“找准需求”。保险公司在制定战略、创新产品和服务、资金安排时,应立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从创新发展的角度探寻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

  第一,保险业要回归保障本源。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去设计保险产品,努力提升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更好发挥经济补偿功能。这里特别强调,保险公司仅仅做到“应保尽保”“该赔则赔”是不够的,更高境界是防患于未然,利用风险管理技术优势,从源头上降低客户风险,再承保剩余的风险,从而实现多方共赢,彰显保险公司与客户利益的天然一致性。全行业应将加强防灾减损作为保险回归本源的重要方面,必要时通过规章制度作出强制性要求。

  第二,保险业要运用好科技赋能。行业应抓住保险科技创新的机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推进产品创新、服务提升和成本管控,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保险科技,加快开发小额、低价、简洁、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发展普惠金融。

  第三,保险业要创新保险服务。注重保险服务和实体经济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对接,如引导保险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参与雄安新区建设,探索新的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形式,创新再保险和巨灾险业务模式,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推进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等。

  服务实体经济乃金融之本,而保险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实体经济更是保险之基。唯此,保险等金融业才能行稳致远,我国经济才能向现代经济体系、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本文来自《保险业风险观察》2018年第3期 总第5期)

关键词阅读:周延礼 保险资金 科技创新 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戴海东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