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为中小保险公司赋能

摘要
对于中小险企的发展,业界有过诸多的探讨。保险行业存在的基石是大数原理,保险公司做为风险的聚集者,对规模有着偏执的狂热。常言道一白遮百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保险业是规模遮百丑。

  序:当前的中国保险市场,无论产寿险,市场集中度非常高,面对同质化竞争小公司难有出路。中国保险市场呼唤差异化的各类专业保险公司,但无论从商业模式、产品、服务、运营体系构建一是需要顶层设计、二是需要时间探索。更需要的是有一批具备跨界知识的符合型高管专业团队,和投资人股东对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

  但有一项是现在就应该做的,就是技术驱动下的成本结构再造,通过成本优势和技术应用再造商业模式。面临新的技术,产品、服务、模式都应该思考如何更好让技术成为我们思想的载体。

  本文介绍的是AI如何为中小保险公司赋能。

  截止至4月18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挂牌的3家保险公司陆续发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3家保险公司其中两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一家连亏七年,只有一家实现了盈利。

  对于中小险企的发展,业界有过诸多的探讨。保险行业存在的基石是大数原理,保险公司做为风险的聚集者,对规模有着偏执的狂热。常言道一白遮百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保险业是规模遮百丑。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总有先来后到之分。晚出生几年的中小险企规模先天不足,在规模的道路上收获无数次失败后,最终形成一个共识,即中小险企不能搞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应当作出自己的特色,走小而精的路子。

  不过再精细的业务,如果业务规模达不到费率平衡点,多数中小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仍然难言理想。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2017年年末,国内人身险公司共86家,财产险公司共85家,合计191家。尽管保险公司数量庞大,但2017年共有130家险企的原保费市场份额合计仅为9.13%,占比不足一成。

  于是,中小险企们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境地:既有规模不够平衡费率,盲目扩张规模越大亏损越大。于是,寻求更低的费率成本,在既有规模上降低综合成本率成为中小险企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万幸的是,国外已有先行者验证了这更稻草的可行性。

  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工具的作用之下,引入AI虚拟保险代理人代替产能较为薄弱的机构,可以让过去保险业综合成本率高企的局面大为改善。

  美国保险公司Lemonade,用一个叫“Maya”的人工智能程序为投保人计算保险费率。“Maya”可以完成回应消费者的咨询,对保险条款进行解读,发送保险计算报价等一系列传统保险代理人的主要工作内容。

  售后客服系统是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而客服行业是相对标准化的一个业务,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代替人类员工进行部分信息整理以及咨询类的工作。

  韩国最大的数据中心运维方C&C,面向需要大量人工客服的保险业客户,建立了AI 客服中心,并以客服系统中的大量语音语料进一步反馈训练。目前在理解和表达上,Aibril的完成度在96%。而预计2017年底,AI客服将帮助企业减少30%的人工成本,这是中小险企所梦寐以求的。

  国内的保险企业也已开始与科技企业合作,寻求AI+保险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开拓更大的盈利空间。例如,智言科技为保险企业提供智能客服、智能销售助理等服务,机器人帮助解决客户常见咨询,保险从业人员也可以从机器人轻松获取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当然,短期内,AI难以完全代替人工,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这需要时间与成本。

  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的录入和训练迅速成为保险专家,极大的降低保险公司售前售后成本,从而在既有规模上提高中小保险公司运营效率,降低综合成本率并最终实现盈利。

  人工智能入局保险业,将使保险业更加专业化,中国保险业市场借此将有机会由粗放走向精细。在人工智能帮助保险公司细分服务、细分市场、细分群体之后,保险业这个传统的朝阳行业将散发更温暖的阳光,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关键词阅读:AI 保险公司

责任编辑:戴海东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