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万人花10.84万购买 老年防癌险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3月2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老年防癌疾病保险分析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保险业借鉴国际经验,于2013年首次向市场推出了老年防癌产品,这是我国首个面向老年人群的商业健康险产品,其推出填补了保险业的空白。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为144万老年人提供了约1560亿元的癌症保障,年人均交纳2172元,保额达10.84万元,累计已向1.7万人赔付8.66亿元,在提升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初步显现。
不过,《报告》也显示,老年防癌疾病保险依然面临诸多市场挑战:
其一,产品保额与保费间的“杠杆效应”不足;
其二,购买消费型健康险产品的理念尚不成熟;
其三,保障范围仅限癌症,过于单一;
其四,存在逆选择风险;
此外,缺乏老年保险人群数据积累。
“老年防癌疾病保险目前所覆盖的人群规模非常有限,未来老年健康保险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另外,以目前平均保额水平不足以应对癌症治疗的高额费用,保额有待于提高。”《报告》称。
记者还注意到,目前国内的老年防癌疾病保险,有四成是老年人自己投保,另有55%是子女为父母投保。这与韩国市场99%保单是老年人自己投保不同。
对此,瑞再中国人寿及健康险业务负责人张永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韩国老年癌症保险的成功基础是癌症保险在过去20年间在韩国市场的全面普及,所以老年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接受和认同度很高。尽管中国目前商业健康保险里的重大疾病保险的市场接受度和普及率很高,但60岁和以上的人群对商业健康保险的了解相对还是比较少,需要更多的市场培育和宣传。但我们相信这个人群的健康保险市场需求是很强劲的。另外大家可以想象,5至10年后,当大量现有商业保险的消费者进入到这个年龄段后,他们更了解保险也会更主动购买,所以需求可期。”
对于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健康保险,《报告》也作出了五点建议:抓准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丰富保障内容;借助医疗科技主动管理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加强业内合作,积累相关数据;加强跨界合作和跨国交流;加强全民保险教育,提高保险观念。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