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 多角度衡量“长钱短配”等问题

  金融界保险频道讯 3月1日,保监会召开印发《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1-5号)》及开展试运行有关事项的新闻发布会,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忠宁、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贾飙、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资金监管处副处长杜林以及财经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

  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贾飙在介绍监管规则时表示,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立足行业实际。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天然缺乏长久期资产与负债相匹配,过度追求期限的绝对匹配反而会引导公司缩短负债久期,需要在资产负债相对匹配中寻求平衡。同时,创新设计量化评估指标,多角度衡量“长钱短配”、“短钱长配”等问题与风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开创性,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我国保险市场。

  第二,实现公司可比。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在兼顾公司类型、发展阶段和风险偏好等不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套标尺,客观衡量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和管理能力高低。

  第三,强调资产负债联动。监管规则强调将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协调联动贯穿于公司决策经营全过程,引导公司建立持续、双向的沟通协调机制。同时,采用基础能力加提升能力的评估模式,鼓励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督促公司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从测试情况来看,一是评估结果符合行业资产负债管理建设初期的现状,由于能力评估规则对制度、流程、模型等均有硬性要求,行业整体测试得分偏低,说明行业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监管规则的运行,各公司普遍重视加强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协调联动,预计总体得分将会逐步上升;二是评估标准可以区分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高低,总体上看,大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相对较强,中小公司在内控流程、模型工具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三是评估指标能够有效识别错配风险较大的重点公司。比如,用资产调整后的期限缺口来衡量“短钱长配”公司面临的现金流错配风险,用规模调整后的久期缺口来衡量“长钱短配”公司面临的再投资风险,用沉淀资金缺口率来衡量财产险公司规模不匹配的问题,这些指标均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力。

  据介绍,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总体框架是一个办法和五项监管规则。

  一个办法即《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

  五项监管规则主要包括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的能力评估规则与量化评估规则,以及资产负债管理报告规则。

  整套制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综合评估各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和匹配状况,依据结果实施分类监管,构建业务监管、资金运用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

  量化评估规则是通过构建模型和进行压力测试,从期限结构、成本收益和现金流等角度,全方位评估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状况,有效识别和计量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比如,期限结构匹配衡量现金流在期限结构上的匹配程度,控制错配带来的不利影响;成本收益匹配衡量保险公司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防范利差损风险;现金流匹配衡量公司是否能够维持流动性充足,防范流动性风险。

  管理报告规则规范了资产负债管理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的内容、报送方式以及独立第三方审核要求。

  在监管制度正式运行后,保监会将根据管理能力和匹配状况将保险公司划分为A、B、C、D四大类,对于能力高、匹配好的A类公司,适当给予支持性的监管政策,对于能力较低或匹配较差的C类、D类公司,实施针对性的监管措施,逐步构建业务监管、资金运用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阅读:资产负债 监管规则 长钱短配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